(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轉眼間2023年已將過去一半,中信證券許英博等人在5月25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展望下半年,科技產業投資主線仍然是“AI+數字經濟”。AI方面,ChatGPT自年初以來已成為現象級產品,推動產業迎來iPhone時刻,并從“小作坊”走向工業化時代,人工智能加速發展。數字經濟方面,近年國家高度重視,政策密集發布推動板塊邁入高速發展期。
A股盈利迎來底部溫和復蘇,一方面,下半年海外金融風險、經濟走弱、選舉周期三因素波動疊加,海外金融市場波動和對A股的擾動較大。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復蘇的飛輪效應逐步顯現,壓制業績的三大因素下半年逐漸消退。中信證券秦培景等人在5月29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同時國內宏觀流動性整體寬松和居民風險偏好緩慢修復趨勢不變,隨著對長期增長信心修復,主觀多頭機構擅長的長期選股策略回歸。雖然外部擾動風浪較大,但在國內經濟預期和業績改善的支持下,下半年A股將乘風破浪,配置上建議重業績,輕博弈,堅持持有業績穩定和景氣改善的品種為壓艙石。
2023年以來科技板塊表現強勁,年初至今(截至2023年5月18日收盤),A股中信電子、通信、計算機、傳媒、汽車指數漲跌幅分別為 8%、22%、23%、40%、-2%。疊加AI、數字經濟等創新催化,基本面弱復蘇,AI創新開啟新元年,產業鏈庫存去化接近尾聲、終端需求逐步恢復。展望下半年,分析師判斷A股科技板塊在產業政策、經濟復蘇、需求好轉、估值修復等因素的帶動下將進一步上行。此外,今年TMT板塊成交占比最高達到47%,突破2013-2014年的歷史高點。
2023年A股邁入“轉折之年”,配置以業績為綱,兼顧政策主線。中信證券秦培景等人在5月29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具體而言,在二三季度,重點配置“安全”主線中有政策催化或業績優勢的品種,進入四季度則開始切換至復蘇交易。在科技安全領域:預計國家數據局將在年底前掛牌成立,屆時數字經濟中的數據資源體系和數字基礎設施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將是政策重點發力點,圍繞數字經濟主題和尚處于早期階段的AI產業,可以重點關注運營商、信創、AI 芯片、服務器、光模塊等方向。
AI或為運營商下一階段的核心看點,華創通信團隊6月4日表示,AI帶來的生產力革新與商業模式升級,三大運營商早已具有深厚積累。中國電信的星河AI平臺,中國移動的“九天”人工智能平臺,中國聯通的全棧自主創新AI 智算中心等相關業務產品,均是運營商在AI產業投入布局多年的成果,在細分領域中具有較明顯的領先優勢。受益于數字化經濟發展需求,下游對算力、上云和數據要素需求的持續提升,產業數字化類業務收入快速增長,營收占比逐年攀升,新業務發展態勢良好,未來有望持續推動運營商整體收入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凸顯成長彈性。
23年開年信創迎內外部因素雙重催化,國家政策導向積極,敦促和引導信創產業發展。我國信創生態已初步建立,基礎軟硬件市場空間潛力巨大,千億信創基礎軟硬件市場可期,行業信創已經推進至右側階段,黨政市場替代節奏待觀望。西部證券邢開允等人在5月5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建議關注信創龍頭:中國軟件、納思達、格爾軟件、吉大正元、數字認證。
在AI芯片方面,AI進入“大模型”時代,算力需求陡升,中國AI芯片市場呈現顯著增長動力。數據顯示,預計到2023年,我國AI芯片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1206億元。中郵證券孫業亮等人在5月25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受益于AI大模型的突破與發展,AI芯片的需求隨之水漲船高,看好在人工智能時代及本土替代主題共振下的AI芯片投資機遇。建議關注AI芯片:海光信息、寒武紀、景嘉微、中科曙光等。
在AI服務器方面,人工智能之火點燃算力需求,AI服務器迎投資機遇。根據IDC、中商產業研究院,預計2023年我國服務器市場規模將增至308億美元。AI服務器作為算力基礎設備有望受益于算力需求持續增長,ChatGPT帶來服務器大變革,天風證券唐海清等人在5月1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服務器主要廠商包括:工業富聯、浪潮信息、超聚變、紫光股份(新華三)、中興通訊、中科曙光。
在光模塊方面,中國廠商全球市占率較高,有望充分享受AI應用爆發帶來的行業利好。許英博認為,國內廠商新產品布局領先,有望在未來AI驅動下的高端產品競爭中占得先機。目前我國頭部光模塊廠商在高速率(800G、1.6T)以及低功耗(光電共封與線性直驅)方案的布局業內領先,廠商在高速率與低功耗等先進方案上布局較早,有望在未來AI驅動下的高端產品競爭中占得先機,帶來更好的投資機會。建議關注中際旭創、新易盛、天孚通信、源杰科技、光迅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