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長春高新(000661.SZ,股價137.04元,市值554.5億元)公告,公司近期關注到浙江集采的相關傳聞,公司股票于6月7日跌停,近期股票價格波動幅度較大。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接到有關浙江集采政策的通知文件。經公司核實,目前浙江集采政策具體實施文件尚未正式出臺。公司鄭重提醒廣大投資者,集采政策均以官方渠道發布為準,請理性分析、注意投資風險。
市場方面,本周,長春高新股價錄得5連跌,其中,6月7日,長春高新午后更是跳水跌停。截至6月9日收盤,長春高新報137.04元/股,當日跌2.89%,本周累跌近15%。
此前回應:公司經營一切正常
(資料圖片)
6月7日,長春高新股價午后跳水,截至發稿跌停,股價創逾一年新低。6月7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長春高新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經營一切正常,不知道股價下跌原因,相關集采消息也已經挺長時間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一份名為《關于報送浙江省公立醫療機構第四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品種范圍相關采購數據的通知》的文件截圖在網上流傳,落款時間為2023年5月31日,附件清單中包括人生長激素(重組人生長激素),劑型為注射劑。發文機構為“浙江省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辦公室”。
隨后,記者致電浙江省藥械采購平臺辦公室,對方表示,5月31日確實發過該文件,文件附件為采購品種,但品種內容需要向相關業務科室咨詢。截至發稿,記者多次致電藥品采購科但未獲人工接通。
另據中國證券報,長春高新證券部人士回應股價跌停稱,目前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關于集采暫時沒有更新消息,從以往情況來看,集采對公司業績影響“中性偏好”,基本能實現以價換量的目標,對公司業績影響不大。
曾因集采傳聞多次跌停
4月17日晚,長春高新發布今年一季度業績報,顯示公司出現營收和凈利潤同時下滑的情況。具體而言,公司于期內實現營收27.78億元,同比減少6.63%;實現歸母凈利潤8.57億元,同比減少24.71%。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171429150
若從業績構成看,長春高新子公司金賽藥業是造成其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今年第一季度,金賽藥業實現收入23.53億元,實現凈利潤8.95億元。這一組數據較同期下滑明顯,尤其是凈利潤。作為對比,在2022年第一季度內,金賽藥業實現收入26.48億元,實現凈利潤12.05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長春高新子公司金賽藥業是國內生長激素行業龍頭,擁有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粉針)、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水針)、聚乙二醇重組人生長激素注射液(長效水針)產品線。
此前,長春高新也已參與集采。2022年1月,廣東醫保局牽頭的11省聯盟集采發布采購文件,包括金賽藥業、安科生物等6家企業在內的20款重組人生長激素被納入集采目錄。
實際上,此前長春高新先后經歷過幾次股價大跌。外界多有觀點認為,生長激素納入地方性集采的消息不斷,或為公司股價波動劇烈的催化因素。
2022年1月19日,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發布相關文件,廣東聯盟開展雙氯芬酸等276個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工作,其中包括重組人生長激素這一品種。文件發布后,長春高新連收三個跌停板。根據擬中選結果,此次集采生長激素水針流標,無企業擬中選或備選;擬中選粉針中,長春高新的擬中選價格降幅最高,達到52%左右。
2022年8月17日,浙江省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辦公室發布《浙江省公立醫療機構第三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文件》(征求意見稿),彼時市場傳聞稱生長激素也在此次集采品種之列。8月18日,長春高新臨近尾盤跌停,報201.1元/股。
然而,浙江省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辦公室于當年9月份發布的《浙江省公立醫療機構第三批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文件》中,并沒有出現生長激素,上述市場傳聞即被證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