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聯儲實施40年來最激進加息周期之后,市場卻回到最初起點,其中美股重返去年3月時水平,而美元則強勢不再。
美股收復加息期間失地
自2022年3月16日美聯儲啟動本輪加息周期至今,15個月內,美聯儲累計加息十次合共500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由接近零水平上調至當前的5.00%~5.25%。
【資料圖】
期間,金融市場經歷劇烈震蕩。以美股為例,去年3月15日美聯儲宣布加息前一日,標普500指數收于4262.5點,而截至本月16日收盤,該股指已連續五周實現周線上揚,報4409.6點,不僅收復加息期間的全部失地,還較加息前高出3.4%
標普500指數走勢(圖源:萬得)
通常而言,美聯儲收緊流動性將導致大盤回調。利率上行增加借貸成本、侵蝕公司利率、抑制經濟增長,令債券和銀行存款更具吸引力,促使投資者遠離股票。在加息初期,美股遭遇劇烈拋售并落入熊市。
“回顧過去15個月,標普500指數走出V型走勢。”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解釋稱:“加息首七個月,美股的確因利率走高而顯著承壓,但去年10月至今,該股指重返上升通道,一方面得益于企業盈利持續超出預期,另一方面受惠于科技板塊強勢反彈。總體來看,企業微觀因素主導了美股表現,與宏觀上的利率走勢關系不大。”
吳照銀進一步表示,上述趨勢在進入2023年之后更趨明顯。
歷史數據顯示,企業盈利是推動股市上漲的首要動力。在進入今年一季度財報季之前,華爾街分析師曾大幅下調企業盈利預測,不過,最終出爐的成績單卻給予投資者驚喜,因美國消費者具有韌性,企業經營保持堅挺,這一結果一改市場悲觀情緒。據金融數據公司FactSet的統計,截至5月底時,已經披露一季度財報的上市公司中,接近80%的企業盈利超出市場預期,該比例創下兩年來的新高。
此外,ChatGPT的橫空出世點燃投資者激情,科技板塊一飛沖天。截至16日收盤,英偉達年初至今累計暴漲1.9倍,漲幅跑贏其他科技巨頭,市值膨脹至萬億美元上方;Meta年初至今累計暴漲1.3倍;蘋果年內大漲42.3%,股價創歷史新高,市值逼近三萬億美元;微軟和Alphabet漲幅分別為42.7%和40.0%;同期,標普500指數僅累計上漲14.9%。
受科技板塊提振,納指和標普500指數于上半年相繼進入技術性牛市,即較此前低點反彈20%。
不過吳照銀稱,由于美股年內漲勢主要由幾只權重較大的科技巨頭貢獻,僅看指數表現“具有較大欺騙性”,“截至16日,標普500指數成份股漲幅中位數僅為4.3%,也就是說,如果以扔飛鏢的方式投資美股,回報僅為4.3%,這遠低于標普500指數漲幅,也大幅遜于納指同期表現。”
美元大幅回落
與美股相反的是,美元走出倒V走勢,但也殊途同歸。彭博美元即期指數(Bloomberg Dollar Spot Index)目前在去年4月時水平交投,較其紀錄高位下跌近10%。
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匯率變化程度的美元指數對利率尤為敏感,一般情況下與利率水平呈正相關,即當利率上行時,美元指數走強,反之,美元指數則出現下跌。
去年3月美聯儲啟動加息時,美元指數在98上方交易,至去年10月上旬時,美聯儲已合共上調五次利率,加息幅度為300個基點,美元指數攀升至113水平,半年多時間漲幅超過15%,期間非美貨幣普遍大幅貶值,此后美元指數一路震蕩下行,近期在102水平徘徊。
美元行情(圖源:萬得)
吳照銀表示,美元今年走勢疲弱,一方面與去年漲幅過大有關,透支了未來的上升空間;另一方面,今年歐洲地緣沖突緩和,同時歐洲加息進程較快,刺激歐元反彈。“匯率是一個不同貨幣互相比較的結果,美元指數當中,歐元權重占比超過50%,歐元強勢一定程度上壓制了美元,導致美元指數今年表現較弱。”吳照銀說。
美聯儲影響力降低
14日,美聯儲公布了“鷹派暫停”的決定,在連續加息十次之后,首次按下暫停鍵,不過點陣圖顯示,年內可能還有兩次加息,利率或將升至22年高點。
盡管如此,市場普遍預計加息周期已經臨近終點,緊縮立場已經無法再抑制市場上行動力。據花旗銀行的測算,自3月以來,宏觀因素對股市的影響力已從83%降至71%,這是自2009年以來的最大三個月降幅。
施羅德投資分析師麥凱(Jonathan Mackay)表示,未來6至12個月,美聯儲對股市的重要性可能較以往有所下降,隨著該央行可能開啟暫停期,其他全球宏觀因素和基本面驅動因素將發揮更大作用。
展望后市,吳照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美國加息進程尚未終止,利率對實體經濟以及資本市場的影響會有時滯,尤其對經濟的作用會延續較長時間,投資者仍要關注美聯儲的下一步動向。“利率對股市、債市和匯率的影響還未結束,短期市場走穩不代表加息風險解除。”吳照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