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持續震蕩,債券基金凈值迎來小幅回撤。
今年迎來牛市行情的債券市場,自6月14日指數站上歷史最高點后,連續3日回調,截至6月19日,回調幅度高達0.23%,為今年最大回撤幅度。
不少債券基金投資者發現所投基金產品凈值又開始見綠。債券基金投資者普遍為風險厭惡型,對于基金凈值的波動比較敏感。不少債券型基金投資者擔憂,債券基金會不會再次出現去年11月份的大幅調整?
【資料圖】
債券市場持續震蕩
6月15日,MLF(中期借貸便利)“降息”落地,現券期貨明顯回調,國債期貨全線收跌,地產債多數下跌,止盈盤涌現,截至收盤,中證全債指數下跌0.1%,為今年以來最大跌幅。
6月16日,債券市場再次回調,中證全債指數下跌0.08%,為年內第二大跌幅。
6月19日,債券市場仍未企穩,盤中小幅震蕩,中證全債指數收盤下跌0.05%。至此,中證全債指數連續3日大幅下跌,累計幅度為0.23%,回調幅度已經創下今年最大回撤紀錄。
投資純債的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指數和短期純債型基金指數亦出現連續365日下跌。
在此之前,今年的債券市場被認為是個牛市。截至6月14日,中證全債指數年度漲幅高達2.91%,最大回撤幅度僅為0.17%。債券基金凈值也普遍走高。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中長期純債型指數和短期純債型指數開年以來分別累計上漲2.07%、1.84%,最大回撤僅為0.11%和0.02%。全市場來看,債券型基金指數的表現整體好于權益類基金指數,與此同時,也是近4年以來同期最好表現。
債券市場持續震蕩,引發投資者擔憂。
從具體震蕩原因來看,市場普遍認為,央行超預期于6月13日提前調降OMO(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利率,導致國債期貨大漲,6月14日止盈盤涌出,6月16日為對沖稅期高峰等因素影響,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凈投放400億元,疊加市場對未來政策預期的擔憂,國債期貨遭遇四連陰,上行趨勢被終結。
對于債券市場后市表現,上海東證期貨表示,預計短期內債市仍將以調整為主,但幅度有限。政策未落地之前,市場會心存忌憚,利率或小幅上行,這也符合歷史經驗。后續需關注政策力度。預計政策力度不會過小,否則會難以提振市場信心,但在不要“大干快上”的要求下,政策力度也不會過大。收益率曲線則取決于資金面變化,短期或將走平。
債券基金密集發布限購令
今年以來,債券基金整體收益飄紅,遠好于去年同期,投資者涌向此類穩健收益類產品。而近期債券市場波動加大,為保護持有人利益和規避債券市場波動,不少債券型基金紛紛宣布限購。
Wind數據顯示,6月以來,已有60余只債券基金宣布大額限購。
6月19日當天就有近10只債券型基金宣布大額限購。如鵬華豐源基金宣布,自2023年6月20日起,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累計的申購、轉換轉入、定期定額投資金額限額設置為人民幣100萬元。
長城穩健增利債券基金表示,為保證基金的穩定運作,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自2023年6月20日起對基金相關業務限額進行調整,具體為:單日每個基金賬戶的申購、轉換轉入和定期定額投資累計金額應不超過1000元。
近期還有易方達富財純債債券基金、博時聚源純債A、華泰柏瑞錦匯等多只債券基金宣布限購。如易方達富財純債債券基金表示,為了基金的平穩運作,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自2023年6月19日起單個賬戶單日限購400萬元。
不同機構旗下產品限購金額有所不同。有機構選擇大額限購,如單日單賬號限購1000萬元,也有部分機構單日對100萬元規模甚至不足萬元的資金采取限購措施。
債市會不會再次出現大級別調整?
此次調整會不會引發債市出現類似去年11月發生的大級別調整,或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
2022年11月,債券市場出現兩年來最大調整,一眾穩健型產品受波及,不少投資者持有的債券型公募基金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遭遇大幅凈值回撤。從歷史上看,此次債券市場調整對債券型基金的沖擊力度較大。Wind數據顯示,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指數和中短期純債型基金指數單月跌幅分別排在近10年月度跌幅的第4位和第3位。全市場2000余只公募純債基金中,虧損基金占比高達90%,平均月跌幅達到0.63%,其中近800只純債基金迎來成立以來最大回撤,占比高達37%,意味著超三分之一的純債基金遭遇歷史最難時刻。
不少機構將去年底債市的調整歸結為政策面的轉變以及情緒面的沖擊,市場預期利率反轉,引發贖回-下跌-贖回的負反饋。
有機構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在市場利率發生超預期的變動時,債券市場波動實屬正常,不應將其影響擴大化。實際上,自去年11月債券市場發生大幅波動后,不少風險偏好更低的資金從債券市場流出后,并未回流到公募債券型基金中來。從結果看,大部分債券型基金凈值很快得以修復,最新數據顯示,超九成債基凈值在本月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因此,現在的市場環境并不具備去年11月債券市場發生大級別波動的條件。
廣發證券表示,對穩增長政策加碼的預期,可能加大債市分歧,但債市回調風險可控。逆回購利率下調后,市場可能重點關注地產政策是否繼續加碼寬松,以及財政政策發力的可能性。多項穩增長政策合力的預期,可能加大債市分歧,成為債市的“雙刃劍”。但經歷去年四季度以來的債市波動之后,債市投資者可能相對更為關注政策起到的效果。在這種背景下,預期層面對債市的沖擊可能明顯小于去年11月,風險可控。
某機構分析認為,一方面是降息兌現后,市場快速轉向交易下一步的“穩增長”預期;另一方面是經歷這一波債券收益率下行后不少賬戶盈利頗豐,在降息落地、資金有所收斂的當下,較多的止盈盤開始涌現。上周是數據大周,債市明顯震蕩,利率回歸降息前,也是債市在弱現實與穩增長預期影響下區間震蕩的一個縮影。接下來比較重要的關注點還是在于資金面情況。
博時基金表示,市場策略方面,債券方面,地產仍是關鍵指標,主要觀察點是銷售和開工活動。6月以來,三十城市銷售面積整體弱于過去4年同期水平,開工低迷,后續仍有待修復。債市利率點位偏低+謹慎情緒延續的背景下,以控久期票息策略的防守為主。中期,經濟復蘇預期改善將帶來利率上行。
恒生前海債券基金經理李維康表示,債券市場上半年表現較好,主要是源于去年四季度債市超調后信用利差修復、通脹低于預期及二季度經濟環比下行帶動無風險利率曲線下移、復蘇初期貨幣政策需保駕護航使債市可以穩定套息等所帶來的機會。預計利率到當前水平后會保持穩定,今年已經完成了信用利差收窄、無風險利率曲線下移、利率曲線陡峭化三輪收益,當前進一步下行的空間較小。下半年債券投資依然要保持穩健不能激進。經濟修復的趨勢不變;通脹回暖;更多需求側政策會發力,政策性銀行擴張有確定性,亦不排除會有其他內需政策。利率預計會適度緩慢回升,策略和風格均保持穩健為佳。
興華基金表示,參照歷史,在經濟承壓之時,貨幣政策通常先行,無論實際效果如何,至少可以提振信心,表明央行態度,之后財政政策、產業政策及信貸政策跟進實現貨幣到信用的傳導。此次在匯率承壓背景之下的降息,體現出政策層穩信心、穩預期、穩增長的態度和決心。預計在本次降息之后,一攬子穩信貸、穩地產、促消費等政策推出可能性加大,6月20日1年及5年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大概率下調10BP,也不排除5年下調更多。短期內預計債市的波動也會加大,但利率上行風險可控,因為信心的提振及政策推出至見效均存在一定時滯,而且在此期間,央行維持寬松貨幣政策的基調大概率不會轉向,因此如果債市回調,或許是參與博弈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