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 > 財經要聞 >

          最新大學排名!中國高校第一城誕生 天天報資訊

          文|凱風

          得大學者,得未來。

          城市有行政等級,大學也有類型和級別。


          (相關資料圖)

          中國大學,有公辦、民辦之分,有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之分,更有本科院校、專科院校之別。

          在普通院校之上,還有“雙一流大學”之說,取代了傳統的985、211高校。

          日前,教育部發布2023年全國高校名單,目前全國共有3072所高等學校,其中普通高校2820所,含本科院校1275所、高職(??疲┰盒?545所。

          與去年相比,本科高校多了5所,專科院校多了56所,還有7所高校完成了更名。

          誰是中國高校第一城?誰是本科高校最多的城市?誰是真正的教育強市?

          01

          全國2820所大學,都分布在哪里?

          如果將本科、??圃盒6己w在內,我國內地大學10強城市分別是:

          北京(92所)、廣州(84所)、武漢(83所)、鄭州(72所)、重慶(71所)、上海(68所)、西安(63所)、長沙(59所)、成都(58所)、天津(57所)。

          無論所有高校、本科高校還是雙一流大學,北京都是斷崖式的領跑,作為首都,集全國教育文化資源為一體,為名副其實的高校第一城。

          同為一線城市,廣州、上海教育實力同樣居前,但深圳卻幾乎不見蹤影,高校數量落后于銀川、西寧、保定、湘潭等地。

          根據《全國最強市,正在拼命建大學》一文分析,深圳官方雖然表示坐擁15所高校,但在教育部名單上,擁有獨立招生資格的僅有8所,大名鼎鼎的哈工大(深圳)、中山大學深圳校區不在其列。

          令人意外的是,一向以“高考最難省份”著稱的河南,省會鄭州的高校數量,超過上海、西安、成都、南京等傳統教育重鎮。

          究其原因,鄭州雖然沒有985高校,但擁有大量??圃盒?。數據顯示,鄭州2023年共有72所高校,其中本科27所、???5所。

          與鄭州一樣的還有南昌、昆明、石家莊等城市,借助??聘咝5靡攒Q身前列。

          高校數量與在校大學生數量往往形成對應,高校最多的城市,一般也是大學生最多的城市。

          根據《中國大學生最多的30座城市》一文分析,廣州、鄭州、武漢、重慶、成都、北京、西安7城在校大學生破百萬。

          其中,廣州、鄭州、武漢分別達到165.1萬、139.6萬、133.3萬,與各自常住人口相比,幾乎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在校大學生。

          就此而言,北京是中國高校第一城,廣州則是在校大學生第一城。

          02

          多不等于強,高校最多的城市,未必是最強的地區。

          與所有高校相比,本科高校的多少,更接近各大城市真正的高等教育實力水平。

          那么,不計港澳臺地區,全國1275所本科大學都分布在哪里?

          單看本科高校,城市名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武漢、西安、上海、廣州、南京、天津、成都、杭州,此外重慶、哈爾濱、長春、鄭州、南昌并列第十。

          可以看到,單論本科大學,武漢、西安、上海反超廣州,南京、杭州躋身前十,天津力壓重慶和成都。

          廣州雖然高等教育實力并不弱,且貴為在校大學生第一城,但??圃盒U急瘸^一半,本科高校和本科生數量不及武漢等地。

          同樣可以看到,在全國高校排名中居前的鄭州、石家莊、昆明等地,本科高校規模的名次,遠遠不及全部高校,也是專科院校過多的因素使然。

          據不完全統計,在大中城市中,本科高校占比不到半壁江山的城市,有廣州、鄭州、重慶、長沙、合肥、昆明、石家莊、太原、南寧、烏魯木齊、蘇州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全部高校還是本科高校,深圳、蘇州、寧波、東莞、佛山、南通等萬億級經濟強市,都處于墊底位置。

          這就是教育底蘊的不同。

          傳統大區中心,向來都是高校重鎮,集全省乃至大區內的教育、醫療、文化、科技等資源為一體,而經濟強市往往著眼于產業發展,教育醫療的差距,不是短期所能彌補,這在《全國最強市,正在拼命建大學》一文中有詳細論述。

          這也是東北F4在各大教育榜單中領跑的原因所在。

          東北F4的高校數量、本科院校數量均位居前列,整體實力遠高于深圳、蘇州等新晉崛起的經濟強市。

          03

          前有985/211大學,后有雙一流大學。

          不同的是,雙一流大學以5年為建設周期,有進有出,不是每個高校都能一勞永逸。

          最新雙一流大學名單發布于去年,下一輪雙一流大學名單要等到2027年。

          根據第二批雙一流大學名單,147所高校,都分布在哪里?

          這是全國雙一流高校最多的10個城市:

          北京(34所)、上海(15所)、南京(13所)、廣州(7所)、武漢(7所)、成都(7所)、西安(7所)、天津(5所)、長沙(4所)、哈爾濱(4所)。

          可見,在一流高校梯隊里,北京堪稱獨一檔;

          而滬 寧爭鋒,為第二梯隊;

          廣州、武漢、成都、西安等地齊頭并進,這些城市均為高等教育的佼佼者。

          與之對比,一些明星城市,雙一流大學屈指可數。

          深圳、蘇州、廈門、寧波、濟南、鄭州等各自只有1所高校入圍,而佛山、東莞、南通、泉州等地掛零。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輪雙一流大學名單,深圳掛零。直到2022年借助南方科技大學,才完成零的突破,但離二線省會仍有較大距離。

          可以看到,相比本科高校,雙一流高校的分布更不均衡,四大直轄市和傳統大區中心的優勢更為凸顯。

          雖然內地31個省份幾乎都有雙一流大學入圍,可謂來者有份,但絕大多數省份只有1-2所,尤其是人口大省。

          河北,常住人口超過6000萬人,但只有河北工業大學1所雙一流大學。

          吊詭的是,這所大學坐落于隔離的天津市,但由河北、天津和教育部共建,招生指標向著河北傾斜,因此可以視為河北的雙一流大學。

          而作為戶籍人口第一大省的河南,僅有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兩所雙一流大學。

          這一局面看似尷尬,但已是政策傾斜之后的結果。要知道,在985時代,鄭州及河南都是長期“掛零”的狀態。

          建設1-2所一流大學,對于鄭州相當重要。

          04

          世界500強大學之林中,哪些內地大學榜單有名?

          關于大學排名,榜單五花八門,充水的不計其數。目前,只有4大權威榜單獲得國際普遍認可:

          QS世界大學、U.S. News世界大學,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四大榜單,分別來自英國、美國、英國和中國,其中軟科是來自上海的一家高等教育評價機構,榜單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得到廣泛認可。

          簡而言之,QS關注大學口碑、U.S. New重視論文及國際合作,泰晤士相對綜合,上海軟科聚焦于學術。

          我們以至少進入3個世界榜單為前提進行篩選,根據各大排名進行加權,共有32所內地高校躋身其中。

          其中,四大榜單中全部躋身100強,只有清華、北大2所;

          全部躋身200強的則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8所。

          全部躋身300強的,則有中山大學,而華中科技大學除了QS只差臨門一腳之前,其他均在200名之內。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以及上海大學在國際榜單上的排名,遠遠超出國內的認知。

          這背后或許不乏城市本身的加持,也不乏深圳在學術上重金投入的因素。

          當然,這一榜單僅做參考。

          由于國際評價標準不同,在國際排名中,理工科院校占優,而文科高校相對被低估。

          05

          誰是中國高校第一城?

          顯然,北京各項指標均遙遙領先,為名副其實的第一教育強城。

          作為首都,北京擁有全國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四大中心定位。

          事實上,這個定位完全可以再加上“教育中心”。

          北京之后,上海、南京位居前列,這也是全國高校實力最強的三個城市。

          在第二梯隊里,廣州、武漢、成都、西安都是7所,這也是傳統的985高校重鎮。

          廣州的中大、華工,武漢的武大、華科,成都的川大、電子科大,西安的西安交大、西北工業大學都是傳統的985高校。

          在第三梯隊里,除了長沙、合肥、杭州、青島等地,一眾北方城市顯得極為矚目:天津、沈陽、哈爾濱、長春、大連等全部在列。

          這些城市雖然經濟不復以往風光,但底子仍在。

          第四梯隊,大多數省會城市都可以納入這一區間。

          作為全省行政、經濟、教科文衛等中心,省會基本都是集全省資源為一體,無論是高等教育還是中小學教育,水平都在全省前列。

          至于深圳、蘇州等經濟強市,可以單獨歸為一類。

          這些地區雖然教育水平不算發達、一流高校不多,但勝在經濟發達、財政充盈,可以拿出天量資金來支持高等教育。

          不僅如此,產業發達,靠近就業地本身就足以成為抬升本地高校錄取分的籌碼,如哈工大深圳校區錄取分已經超過在哈爾濱的本部。

          這些城市的大學水平,未來還會不斷提升。

          關鍵詞:
          最新動態
          相關文章
          最新大學排名!中國高校第一城誕生 天...
          焦點快報!降薪后的銀行人生活現狀:點鈔...
          坐飛機選座位最多要花票價一半的錢?南...
          人民幣匯率跌破7.2!未來怎么走?出國留...
          天天熱議:孩子王收購樂友65%股權將形成7...
          午評:創業板指低開低走跌1.41% 電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级在线观看| 动漫小舞被吸乳羞羞漫画在线|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 日本动漫h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国产恋夜精品全部护士| 97色在线视频观看香蕉| 成人福利app|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网站| 正在播放国产乱子伦视频|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2019|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一个人看的视频www在线| 日本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男人j桶进女人p无遮挡动态图二三| 国产一级一级片| 黑人操亚洲美女|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一个人看的免费观看日本视频www 一个人看的免费视频www在线高清动漫 | 欧美在线视频a| 健身私教弄了我好几次怎么办|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国产欧美在线观看精品一区二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 思思91精品国产综合在线|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 久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 欧洲美熟女乱又伦av影片|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 国产一国产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激情欧美人xxxxx|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h在线观看免费|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久久久夜间小视频| 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