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今日,福建平潭外海風電場,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2000噸級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白鶴灘號”,在福州海事局“海巡0805”、平潭海事局“海巡08805”輪的聯合現場監護下,緩緩將最后一片超長風機葉片吊起,在152米高空與風機輪轂穩穩對接。經過技術人員的安裝調配,全球首臺超大容量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最終成功完成安裝,在并網發電后,它將成為世界上已投運的最大海上風電機組。
據悉,這次安裝的16兆瓦風電機組距福建平潭沿海岸線約35公里,風機輪轂中心距離海面的高度達到152米,葉輪直徑252米,葉片長123米。在額定工況下單臺機組每轉動一圈可發電約34度,平均每年可發6600萬度清潔電能,可滿足3.6萬戶三口之家一年的正常用電。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的安裝平臺“白鶴灘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最先進的風電安裝平臺之一,下有120米的“長腿”,上有130米的“巨臂”,可以克服風浪流等復雜海況影響,精準定位到風機安裝位置。
為保障此次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順利安裝,福建海事部門全程跟蹤項目進展,充分發揮海事專業優勢,全力保障項目施工安全順利。
平潭海事局實施水工項目定點聯系人制度,指定專門海事團隊服務保障風電建設,積極走訪施工項目部及業主單位,靠前指導辦理水工作業相關手續;遠程巡查和現場巡航相結合,加強對施工船舶和出海作業人員的動態海事管理,組織資深安檢員開展施工作業船舶安全檢查,確保船舶適航、船員適任。福州海事局積極保障風電設備在福州港安全裝船運往施工現場。東海航海保障中心福州航標處為海上風電場施工期間航標配布提供保障。
平潭海事局綜合業務處處長蘇成冠說道:“由于施工海域氣象、海況復雜多變,我們大力實施全天候內外聯動管理,確保海上風電機組安裝作業萬無一失。”
長期以來,福建海事局深化實施交通強國、海洋強國戰略,助力“海上福建”建設,全面支持、服務、保障福建海上風電產業建設健康快速發展。積極參與海上風電場規劃,對海上風電場建設與通航環境的符合性、兼容性提出合理化建議,2019年在全國率先出臺《海上風電場選址通航安全分析技術指南》并于2021年修訂更新,為海上風電場規劃選址提供規范化參考依據。積極應對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帶來的沿海航路通航環境變化,及時調整福建沿海推薦航路,引導船舶有序航行,保障船舶航行和風電裝備安全。強化風電施工、作業、運維全要素安全監管,制定實施《福建海上風電場水域交通安全管理辦法》,為福建海上風電項目安全綠色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福建海事局通航管理處處長陳威表示,今后福建海事部門將進一步完善通航安全監管體系,構建協同共治海上通航安全治理新格局,更好地為福建海上風電建設發展保駕護航。
據了解,福建所處的臺灣海峽,是全國風力最大的海區之一,有全國風力最強勁的海島,福建沿海全年7級以上大風的天數可達100多天,特別是灣外海島、大陸突出部的尖端風力更強,南日島、平潭島、東山島等都屬于全國風力最強勁的海島。
中國三峽集團與風力資源非常豐富的福建,近年聯手打造世界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基地和國際一流的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布局海上風電全產業鏈。2017年7月,位于福清市的福建三峽海上風電產業園主體工程在福清開建,成為我國首個全產業鏈的海上風電產業園,形成風力發電機、風機結構件、風機總裝、葉片生產等完整的全產業鏈生產格局。去年已連續下線13.6兆瓦、16兆瓦等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帶動中國海上風電裝備制造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飛躍。(記者 盧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