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果農正在摘李子。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成熟的李子。高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6月29日,走進宜賓高縣沙河鎮麻柳村老鷹巖的華均家庭農場,放眼望去,滿山的李子樹郁郁蔥蔥,成熟的蜂糖李綴滿枝頭,表面披上了薄薄的果霜,果實飽滿、色澤鮮潤,縷縷果香沁人心脾。
“2019年從貴州引進的蜂糖李,去年因李樹開花時遭遇極端天氣導致大量減產,所以今年才投產。”望著高高升起的太陽和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家庭農場負責人曾華均招呼大家停下休息片刻。“目前蜂糖李的種植面積有近百畝,投產的大概70畝,產量大概有1萬余斤。我們目前的定價不高,希望大家都能吃到麻柳村本土的蜂糖李。”曾華均說。
2007年,曾華均在麻柳村老鷹巖承包了近300余畝的荒山開始種植水果,起初效果平平。通過不斷的考察學習,依托老鷹巖光照充足、土壤排水良好的本底優勢,引進了蜂糖李、沃柑、花椒等特色種植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多年的苦心經營,賦予了華均家庭農場蜂糖李脆甜爽口、質潤多汁的獨特口感。“一般的李子甜度在12度左右,華均家庭農場樹熟的蜂糖李甜度達到了15至16度。”高縣農業農村局茶技果蔬站副站長代佳林說。
“蜂糖李的賞味期大概有1個月,今天是農場正式對外銷售的第一天,前期通過電話和微信預售的訂單大概有1000斤左右。銷售途徑有批發也有零售,有的是客戶自己來拖,有的是快遞運輸,也歡迎大家來農場體驗采摘的樂趣。”曾華均表示,當天的蜂糖李將銷往北京、上海、江浙等地。
蜂糖李不僅“征服”了食客味蕾,更“甜”了村民的心。據了解,華均家庭農場與村集體通過組織勞務用工的方式建立利益聯結,農場季節性用工可達40余人,務工村民人均增收近千元。在包裝車間里,工人們選果、裝籃、包裝……配合默契、一氣呵成,“平時就是除草、施肥、修枝,最近忙著采摘和包裝,在家門口就能掙到一兩千塊錢,總體而言還比較輕松。”村民楊桂連說道。此外,華均家庭農場還有花椒、沃柑100余畝,花椒也正值采收季。
近年來,高縣沙河鎮不斷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建立鄉村人才后備庫,培養、儲備創業、電商、農業等方面的人才50余名,鼓勵并引導鄉村人才到一線服務。麻柳村從曾經的省級“貧困村”到如今的“脫貧村”“文明村”,老鷹巖荒山變果園,都離不開這些鄉村人才的堅持與奮斗。據了解,麻柳村因地制宜,引入果蔬種植、生豬養殖等產業大戶4戶,發展檸檬、蜂糖李、沃柑等特色產業1100畝。下一步,當地將繼續服務鄉村人才擴大產業規模,增加群眾收入,通過人才振興帶動產業振興、促進鄉村振興。(周立新、李明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