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去年美國聯邦政府《通貨膨脹削減法案》通過后,中國電池企業在北美投建的第一個電池工廠項目,國軒高科的密歇根州電池工廠的進展引人關注。
據美國密歇根州當地媒體近日報道,原計劃在密歇根州大急流城開工的國軒電池工廠被批準延期一年,其總體完工時間也相應推遲一年至2031年。
7月30日,國軒高科方面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此消息不實”,但也表示無法透露關于項目的更多信息。
(資料圖)
去年10月,密歇根州民主黨州長格雷琴·惠特默宣布,國軒高科的美國子公司Gotion Inc將投資24億美元,在密歇根州北部建造電池材料工廠,包括一個每年生產15萬噸電池正極材料的工廠,以及兩個年產電池負極材料5萬噸的工廠。
密歇根州北部建造電池材料工廠規劃圖
去年,密歇根州政府向Gotion提供了1.25億美元的財政補貼,同時還提供了價值5.4億美元的30年項目減稅優惠,以支持這項投資。此外,經濟發展組織the Right Place為該項目提供了5000萬美元的資金。此前,Gotion和The Right Place已經開始了土地的購買準備工作。上個月,該工廠項目剛剛獲得美國聯邦政府批準。
據全球資訊機構SNE RESERCH最新數據,今年1—5月,國軒高科在全球動力電池裝車量為5.3GWh,同比增長29.1%,排名第八。
最新的全球電池裝機排名,國軒高科位列第八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為了在美國實現電池產能落地,國軒高科實際已耕耘多年。2015年,國軒高科在美國成立了子公司Gotion Inc,主營動力電池的銷售、研發。隨著公司的運營,公司團隊在美國建立起了較為深厚的人脈。在密歇根州電池工廠項目立項時,公司團隊對美國各州進行了深入考察和比較,最后選定了密歇根州,并最終獲得密歇根政府的支持。
此次外媒報道的國軒高科密歇根電池工廠建設推遲雖然被國軒官方否認,但不容忽視的是,電池項目在立項后確實在密歇根當地遭遇不少反對的聲音。
中國電池企業在美國市場艱難突進
美國《通貨膨脹削減法案》頒布后,美國被認為是中韓電池企業未來一決雌雄的重要市場。一方面,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是未來最具希望的增量市場。根據乘聯會的最新統計數據,今年1—5月,美國的新能源汽車汽車市場在全球的份額為12%,美國的純電動車市場在全球的份額上升至13%。
今年1-5月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圖片來源: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
今年1-5月全球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圖片來源: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
據國內機構湘財證券分析, 2023年全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預計銷量約1400萬輛,同比增長37%,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指引900萬輛,同比增長31%,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指引300萬輛,同比增長16%,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指引150萬輛,同比增長63%。美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速降領跑全球。
另一方面,《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對美國清潔能源汽車的消費者購買補貼提出了電池原材料和組件本土化生產的苛刻限制,從而讓中國電池企業最大的海外競爭對手韓國公司受益。一份來自韓國券商投資證券的分析報告顯示,約80%符合美國稅收抵免條件的電動汽車使用的電池來自韓國三大電池制造商——LG新能源、三星SDI 和SK On。
不僅如此,韓國三兄弟也開足馬力,落地在美國本土的電池產能。根據LG新能源的計劃,在2023年,LG新能源在全球的電池產能達到300GWh,其中在北美地區的電池產能將達到55GWh。到2027年,LG新能源在北美地區的電池產能將達到280GWh。
LG 新能源旗下的儲能公司Energy Solution Vertec銷售副總裁彼得·吉布森表示:“如果不說《通貨膨脹削減法案》中的激勵措施是公司大規模擴建的主因之一,那未免太愚蠢了。但我不會說這是唯一理由。”
據SNE Research7月最新數據, LG新能源通過加強在北美地區的生產網絡、客戶組合和供應鏈,以及利用有利的市場環境,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達到17.5萬億韓元,同比增長86%。
去年,LG新能源與美國通用汽車合作成立的合資企業Ultium Cells從美國能源部獲得了25億美元的貸款,用于在美俄亥俄州、田納西州和密歇根州建設三家動力電池工廠。今年3月,LG新能源宣布,其與本田的合資企業LH Battery已開始在美國俄亥俄州建設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工廠,計劃年產能接近40GWh,將于2025年年底投產。
此外,4月, 據韓國媒體報道,LG新能源擬與韓國現代汽車集團在美國建立新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合資企業,規劃年產能或為35GWh-40GWh。
小弟三星 SDI和SK On緊隨其后。7月24日,據路透社報道,意大利汽車制造商 Stellantis 和三星SDI,計劃在美國開設第二家合資動力電池工廠,目標是在 2027 年開始生產,初始產能為34GWh。
去年5月,Stellantis和三星SDI表示將聯合投資超過25億美元建設第一家電池工廠,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在印第安納州投產,初始產能為23GWh,最終將增至33GWh。
SK On方面,今年4月,現代汽車和起亞汽車宣布,兩家公司將分別與SK On在美國建設合資工廠。其中現代汽車與SK On合資的電池工廠,計劃建在佐治亞州,工廠的投資將達到50億美元,計劃年產能35GWh,可滿足生產30萬輛電動汽車的需求。
去年9月,SK On還與福特宣布將合計投資10.2萬億韓元(各5.1萬億韓元),成立BlueOval SK,在田納西州建設一家電池廠,在肯塔基州建設兩家電池廠,雙方在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均是50%。三座工廠建成后,年產能總計將達到129GWh。
中國企業方面產能建設顯然居于下風。龍頭寧德時代只是實現了技術出海,至今未落地產能。除了國軒高科,目前在美國本土有項目推進的只剩遠景動力。
遠景動力是遠景科技集團旗下的公司,總部設在日本,其前身是有著十余年動力電池研發生產歷史的日本電池公司AESC。今年1—6月,遠景動力在中國之外的海外市場中電池裝車1.6GWh,排名第七。
今年6月7日,遠景動力位于美國南卡羅來納州佛羅倫薩縣的智能電池工廠開工。該工廠規劃年產能達到30GWh,于2026年投產。該工廠將為寶馬新一代車型配套大圓柱動力電池產品。
此前遠景動力方面向澎湃新聞記者介紹,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
不過,目前來看,國內電池企業對北美的電池出口暫時未受到《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相關影響。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累積出口額為319.45億美元,同比增長58.1%。
2023年上半年我國鋰離子電池出口額前25大目的地中,美國仍然位居第一,出口金額為61.24億美元,同比增長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