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泰國際認為,盡管上周四及五美國10年期債息連接沖高,但沒有給港股帶來很大震蕩,顯示港股動能在轉強;港股波動中樞會逐漸上移,但短期中國經濟的內生復蘇動能仍較反復。
8月7日,港股大盤上周沖高回落,全周下跌1.9%,收報19,540點。恒生科指全周上升0.7%,收報4,499點。市場風險偏好上升,大市成交尚算活躍,全周日均成交金額有1,292多億港元,按周再增加12.5%。
中泰國際認為,盡管上周四及五美國10年期債息連接沖高,但沒有給港股帶來很大震蕩,顯示港股動能在轉強。上周12個恒生綜合分類指數中可選消費表現最好,全周上升0.4%。綜合企業、地產及醫療保健全周分別跌5.7%、3.3%及3.2%,其中醫療保健行業主要受到內地醫療反貪腐影響。宏觀環境方面,中國經濟動能邊際回升趨勢不變,隨著政策窗口的打開,一系列穩增長政策組合拳會加速落地,助力經濟修復。
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于8月4日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指出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延續、優化、完善并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大力支持科技創新、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發展等方面的政策舉措及落實實施情況。港股的政策底已經出現,激活資本市場及經濟的政策信號非常明顯。過去一周流入中國與香港股市相關ETF的資金流達到37億美元,超越美國成為第一大資金流入地區。
總體上,中泰國際認為港股波動中樞會逐漸上移,但短期中國經濟的內生復蘇動能仍較反復,資金大舉回流仍然需要等待實際政策落地情況及經濟數據持續改善。策略上逢低做多。關注互聯網、休閑出行等可選消費、醫療服務、生物醫藥、家電、新能源車、新能源、燃氣、黃金股、石油、保險。
海外市場方面,美國上周公布了ISM制造業與服務業PMI、職位空缺及非農等等重要數據。雖然PMI指向美國制造業仍然收縮,但下行速度正在放緩,而新訂單-客戶庫存分項預示主動去庫存可能接近尾聲。制造業PMI物價指數報42.6,處于三年多以來低位,預示商品通脹的壓力已大幅舒緩,甚至有降價的風險。不過油價自7月以來反彈了20%,可能對后續CPI能源分項帶來支撐。雖然7月ISM非制造業PMI按月小幅回落1.2個百分點至52.7,指向服務業的景氣度有所放緩,但新訂單及商務活動指數仍在高位,服務業需求還是很健康。就業指數回落至50.7,用工需求放緩,指向就業市場供需不平衡的狀態逐漸緩解。
7月新增非農18.7萬,低于預期的20萬,6月新增非農亦被下修至18.5萬。7月三個月移動平均新增非農21.7萬,6月為22.7萬,繼續溫和式放緩。平均時薪同比+4.4%,增速與上月持平;失業率小幅下降0.1個百分點至3.5%;勞動力參與率與上月持平。月初公布的6月JOLTS職位空缺958.2萬人,創2021年4月以來新低。與去年同期相比,6月份的職位空缺數減少了近140萬個,即12.6%,表明勞動力需求逐漸放緩。然而,每名求職者對應1.6份職位空缺,仍遠高于疫情前約1.2的水平,表明現時勞動力市場供需不平衡的狀態有待緩解。總體上,美國的勞動力市場仍然健康,總體需求逐漸放緩,但合適員工的供給仍然不足,因而支撐了工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