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短暫回升后,工業生產動能出現放緩跡象。
(資料圖)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3.7%,增速較6月份放緩0.7個百分點。
分三大門類看,7月份,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制造業增長3.9%,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1%。
“從歷史經驗看,7月工業產出同比增速一般會出現回落,主要是在7月制造業會受到高溫、局部水澇等極端天氣影響。”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經濟研究員周茂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7月工業產出同比放緩,不及市場預期。今年7月工業產出同比放緩,主要是工業市場需求處于恢復階段,同時,7月我國大范圍遭遇高溫、水澇天氣影響,7月制造業PMI指數仍處于收縮區域。
“從工業運行情況看,7月份工業生產月度增速雖比上月有所回落,但從累計增速看,保持基本穩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指出,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7%,環比增長0.01%,工業生產平穩增長。隨著工業企業庫存去化,7月份規上工業產銷率升高到97.8%,為近期各月最高,這有利于增強企業生產積極性。
從具體行業看,7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23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0.4%,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4.2%,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3.0%,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下降3.1%,紡織業下降0.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9.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下降3.4%,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5.6%,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8.9%。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全國汽車生產240.1萬輛,環比下降6.2%,同比下降2.2%。另外,銷售也出現同步下降,7月份汽車銷售238.7萬輛,環比下降9%,同比下降1.4%。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此前表示,在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下,疊加傳統車市淡季,7月份汽車產銷節奏有所放緩,整體市場表現相對平淡,環比同比均有所下滑。不過7月下旬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印發了《關于促進汽車消費的若干措施》,預計伴隨新一輪汽車促消費政策的實施落地,汽車消費潛力有望得到進一步釋放,有助于行業全年實現穩增長目標。
在付凌暉看來,新動能繼續成長也將推動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隨著我國進入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階段,新動能對經濟帶動持續增強。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增長較快。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航空航天器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超過20%。綠色轉型帶動效應顯現,7月份風力發電機組產量增長29.7%,充電樁產量增長超過20%,正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這些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此外,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變化受到各方面關注,7月份PPI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收窄1個百分點,出現今年首次同比降幅收窄。付凌暉表示,目前受國際市場原油、有色等價格上行影響,以及國內部分工業行業供求關系有所改善,使得國內相關行業價格降幅收窄。同時,上年同期基數也開始走低,去年7月份PPI同比上漲4.2%,漲幅比上年6月份回落1.9個百分點。
“盡管外部輸入性因素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是隨著國內經濟穩步恢復,產業結構調整持續優化,工業領域供求關系有望逐步改善,加之上年基數逐步走低,PPI降幅有望進一步收窄。”付凌暉表示,今年以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降幅連續收窄,7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改善有助于企業效益回升。下階段,盡管面臨市場需求制約,但隨著經濟恢復,產業升級持續推進,新動能積聚壯大,工業運行有望保持總體平穩。
周茂華表示,根據庫存周期和近期內需改善情況來判斷,當前許多企業已處于主動去庫存的尾聲階段。目前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項目維持一定推進節奏,在穩增長政策推動下,需求有望加快回升,工業生產也將隨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