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在第二季度堪堪避免了技術性衰退,但其低迷的表現將繼續拖累整個歐元區的增長。
周五(8月2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份的三個月里,德國季度GDP環比零增長,不及市場此前預期的增長0.1%;而二季度未季調GDP同比則下降0.6%,與預期相符。
當季度GDP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環比萎縮,則將其定義為“技術性衰退”,因此德國此次有幸免于衰退。
(資料圖)
由于全球經濟增長緩慢,導致德國出口大幅下滑,制造業急劇下滑,消費者受到飛漲的通貨膨脹、以及高利率水平的沖擊。
人們愈發擔憂,歐洲最大的經濟體正面臨長期疲軟,或許德國是唯一一個今年經濟可能萎縮的主要國家,并且前景黯淡。
經濟數據均堪憂
此外,最新公布的德國8月企業信心惡化程度超過預期,已經連續第四個月下滑。
IFO經濟研究所表示,其商業景氣指數為85.7,低于7月份的87.4,也低于分析師此前預計的86.7。該數據降至2020年8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表面企業對未來6個月的預期也越來越悲觀。
IFO總裁Clemens Fuest表示,“德國經濟尚未走出困境?!?/p>
IFO調查主管Klaus Wohlrabe則表示,新訂單疲軟是悲觀情緒的主要原因,出口預期進一步下降。
荷蘭國際集團(ING)的宏觀經濟主管Carsten Brzeski表示,“我們繼續看到德國經濟陷入停滯和衰退之間的模糊地帶…最近公布的情緒指標對未來幾個月的經濟活動來說不是好兆頭?!?/p>
6月份工業經歷了半年來最糟糕的一個月,而工廠訂單在第二季度幾乎沒有增長,這是一項衡量未來活動的經濟指標。
本周出現了更多疲軟跡象,歐元區8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44.7,為3年多來最低水平,服務業出現8個月來首次萎縮。
這些糟糕的經濟指標促使投資者押注歐洲央行下月將暫停其史無前例的加息行動。
德國央行行長Joachim Nagel在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表示,由于通貨膨脹率仍在5%以上,考慮停止加息“還為時過早”。與此同時,他駁斥了德國正再次變成“歐洲病夫”的說法。
他指出,"我們不應低估德國經濟的適應能力…我們正在經歷一些復雜的月份,這是肯定的。但我并不太悲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