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的政策呵護之下,本周上證指數再度失守3100點,悲觀情緒蔓延。
(資料圖)
然而8月27日,利好消息來了,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證券交易印花稅實施減半征收。
值得一提的是,8月初,證券時報、經濟日報、央廣網等三大官媒共同發聲,為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呼吁降低印花稅。
那降低印花稅后,對市場有何影響?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表示,財政部、稅務總局宣布8月28日起減半征收證券交易印花稅!降低印花稅是落實“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工作要求,體現了支持股票市場的鮮明態度,是重大利好消息!隨著一系列支持民營經濟民營企業、穩定房地產、支持平臺經濟健康發展、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等強有力政策支持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對股市支持力度逐漸加大,中國股市的政策態度已經明確,降低印花稅屬于調節股票市場的強有力工具,有利于市場穩定。這是自2008年以來首次減低。
降低印花稅會使股票交易的活躍度增加,印花稅是在交易的過程中收取的,降低會使得投資者的交易成本降低,投資者成本降低,交易的意愿就會增強,對股市形成利好,最直接受益的是投資者。李大霄認為,捍衛投資者利益是中國股市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唯一出路。
李大霄指出,我國2023年上半年印花稅收入2115億元,同比下降14.6%。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1108億元,同比下降30.7%。股票市場的低迷對國家稅收的影響不言而喻。通過降低印花稅,活躍資產市場之后,總稅收不一定會減少,若資本市場活躍程度超出預期,也許總稅收還會增加。
降低印花稅將向市場釋放出較常規政策強烈得多的政策信號,或者稱之為強力政策手段。從A股歷史來看,已經歷了多次調整印花稅,而每次調整都會強力調節市場,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政策調節工具,相信這次也不會例外。
印花稅歷次下降后,股市怎么走?
1990年印花稅在深圳開征,當時征收標準是由賣出股票的交易者繳納成交金額的6‰;同年的11月,深圳市場對買家也開征了6‰的印花稅。
A股歷史上調整印花稅后上證指數的表現:
A股印花稅歷次調整及影響:
1)1991年10月10日,印花稅由6‰下調到3‰,這是我國證券市場史上第一次調整印花稅。調整后大牛市行情啟動,半年后,上證指數從180點飆升到1429點,漲幅接近7倍。
2)1997年5月12日,印花稅由3‰上調到5‰。當天形成大牛市頂峰,此后滬指下跌500點。
3)1998年6月12日,印花稅由5‰下調到4‰,調整后首個交易日,滬指收盤小幅上漲2.65%。
4)2001年11月16日,印花稅由4‰下調到2‰,調整之后,滬指有過一段100多點的行情。
5)2005年1月23日,印花稅再次下調,由2‰下調到1‰。調整后的1月24日,滬指收盤上漲1.73%。隨后,A股引來波瀾壯闊的一波三年的大牛市,上證指數在2007年10月達到歷史高點6124點,至今仍未突破。
6)2007年5月30日,印花稅由1‰上調到3‰,這是1997年以來10年間唯一的一次上調。值得注意的是,上調印花稅的消息在5月29日深夜發布,這也造成5月30日當日大盤暴跌6.5%??梢哉f,當時的上證4334點實際上是政策頂,市場已經認為股市過熱了!可是當時的市場非常瘋狂,直到10月份中旬6124點才結束牛市。
7)2008年4月24日,印花稅從3‰調整為1‰,調整后,滬指收盤大漲9.29%,大盤接近漲停。可以說,3000點是當時的第一次官方護盤,第一次政策底。
8)2008年9月19日,上證跌到1800點附近,第二次政策底出現,官方第二次護盤,證券交易印花稅由雙邊征收改為單邊征收,稅率保持1‰。當天滬指創下史上第三大漲幅,收盤時上漲9.45%,兩市個股全部漲停。大約1個月后,上證最低點1664點出現,市場底出現。大盤止跌回升,隨著4萬億刺激政策的推出,到2009年8月,上證上漲到3400點上方,大盤翻倍。
市場情緒跌至冰點以至于對來自管理層的呵護政策都視而不見,但市場的共識往往是錯誤的,行情在絕望中產生,在猶豫中上漲,在瘋狂中滅亡,此時股市機遇大于風險。
盡管宏觀經濟疲弱等因素給股市籠罩了一層陰影,但如果熟悉金融史就會明白,只有這樣的時代才能帶來股市的普遍低價。比如,美國20世紀70年代中期經濟停滯與高通脹并存,利率一度高達20%,股神巴菲特將這一時期視為成熟的果實已經低垂到地面的時代,以極低的估值大買華盛頓郵報等公司,最終收獲夢幻般的收益。
就A股來說,當前估值已經到了低位,股息率超過3%的個股有450余家,這些高股息率公司市值合計近20萬億元,它們構筑了A股堅實的防御底線,在分紅和回購不斷加大力度的背景下,A股整體向下空間有限。
證監會釋放大利好
證監會充分考慮當前市場形勢,完善一二級市場逆周期調節機制,圍繞合理把握IPO、再融資節奏,作出以下安排:
一、根據近期市場情況,階段性收緊IPO節奏,促進投融資兩端的動態平衡。
二、對于金融行業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業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額再融資,實施預溝通機制,關注融資必要性和發行時機。
三、突出扶優限劣,對于存在破發、破凈、經營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性投資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資,適當限制其融資間隔、融資規模。
四、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嚴格執行融資間隔期要求。審核中將對前次募集資金是否基本使用完畢,前次募集資金項目是否達到預期效益等予以重點關注。
五、嚴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資金應當投向主營業務,嚴限多元化投資。
六、房地產上市公司再融資不受破發、破凈和虧損限制。
證監會: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或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等不得減持股份
證監會充分考慮市場關切,認真研究評估股份減持制度,現就進一步規范相關方減持行為,作出以下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
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一致行動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上市公司披露為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第一大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執行。
同時,從嚴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總量,引導其根據市場形勢合理安排減持節奏;鼓勵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他股東承諾不減持股份或者延長股份鎖定期。
證監會正在抓緊修改《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提升規則效力層級,細化相關責任條款,加大對違規減持行為的打擊力度。
證監會: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
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發布通知,修訂《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將投資者融資買入證券時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
此調整將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實施。本次調整同時適用于新開倉合約及存量合約,投資者不必了結存量合約即可適用新的保證金比例。證券公司可綜合評估不同客戶征信及履約情況等,合理確定客戶的融資保證金比例。投資者應當繼續秉持理性投資理念,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合理運用融資融券工具。證監會將督促證券公司切實加強風險管理,做好投資者服務,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