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消息,全球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澳大利亞的關鍵LNG生產設施,有可能因罷工而致產能受損。
(資料圖)
作為整件事情的背景,由于勞資雙方就薪酬、勞動安全等方面談不攏,美國能源巨頭雪佛龍在西澳大利亞州控股的多處LNG生產設施正在面臨工會的集體行動。
此前,雪佛龍在西澳的Gorgon工廠和Wheatstone下游設施的工人已經投票授權工會展開“工業行動”。
這個所謂的工業行動(industrial action),其實就是把罷工說得好聽一些。與投資者非常熟悉的美國產業工人罷工類似,這些投票的功能是授權工會發起某種程度的集體罷工,但并不意味著罷工一定會發生。同時工會在啟動任何行動前,都需要提前7個工作日通知企業。
而在周一,隨著Wheatstone離岸平臺的37名工人投票授權工會采取行動,代表著這三處設施工人的Offshore Alliance工會剛剛在社交媒體上宣布,三處雪佛龍設施的500名成員均投票支持開展“工業行動”,很快將向企業提交“受保護工業行動”的通知。
(來源:社交媒體)
雪佛龍的Gorgon和Wheatstone設施,再加上同一地區的澳洲能源企業Woodside設施的產能,差不多等同于全球LNG出口量的10%。所以伴隨著澳洲LNG設施罷工消息的起起伏伏,歐洲TTF天然氣期貨的價格也在8月暴漲暴跌,從月初的27歐元/兆瓦時一度突破40歐元,經過大跌回調后,周一最新的價格微漲2%至35歐元。
(來源:ICE)
不過周一歐洲天然氣反應不太大的主要原因,與上周五的勞資談判進展有關。前文提到過的Woodside宣布,與澳洲最大LNG設施North West Shelf的工人就新協議草案達成協議,將大幅提高工人薪酬、限制裁員,另外對于排班調整也需要通過多數工人投票批準。
雪佛龍在周一表示已經知曉了最新的情況,將繼續與工人們展開協商。早些時候公司曾表示,將采取預防措施來保證供應。
對于歐洲國家而言,一旦澳洲的天然氣供應出現變故,意味著他們將與亞洲買家競價爭奪剩余的供應。雖然目前歐盟的天然氣儲量在上周已經達到存儲能力的9成,但一個潛在的問題是,歐盟現有的存儲能力只能供應三分之一個冬天的需求。
巴黎政治學院能源專家Thierry Bros教授解讀稱,即便歐盟把所有存儲能力全部填滿,這也只是安全過冬的最低要求。歐洲肯定會需要額外的天然氣,而且今年的需求肯定會比去年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