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真金白銀回購潮仍在繼續,又有多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作出不減持承諾,其中不乏行業龍頭企業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身影。
【資料圖】
多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承諾不減持
近期,上市公司重要股東作出不減持承諾,以及發布回購預案,既能彰顯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也有利于提振市場信心。多家券商研報指出,當前政策基調已經明確,伴隨市場估值的調整,估值已經再臨最底部,建議投資者堅定信念,等待超調后市場反彈過程的來臨。
基于對經濟發展的信心,以及公司價值的認可,多家上市公司發布不減持或主動延長減持期限公告。
例如,8月28日晚,醫療消費龍頭之一穩健醫療發布公告稱,穩健集團承諾將其持有的約4.07億股公司股份的限售期延長12個月,限售期截止日從2023年9月16日延長至2024年9月16日。在限售期內,穩健集團不轉讓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其持有該部分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購其持有的該部分股份。
除了穩健醫療外,值得買、清水源、道明光學等公司也披露了承諾不減持或延長限售期的公告。
奧普特公告,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盧治臨、盧盛林,及其一致行動人許學亮、東莞千智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分別自愿承諾自2023年12月31日起未來6個月內不以任何方式轉讓或減持其持有的公司股票。
星云股份公告,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及價值判斷,為促進公司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有財先生、劉作斌先生承諾:自承諾書簽署之日起十二個月內不以任何方式減持本人持有的公司股份,包括承諾期間前述股份因資本公積轉增股本、派送股票紅利、配股、增發等事項新增的公司股份。
A股“回購潮”涌現
不久前,證監會有關負責人就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答記者問時,提及“股份回購是國際通行的維護公司投資價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豐富投資者回報機制的重要手段,是資本市場的一項基礎性制度安排”“鼓勵有條件的上市公司積極開展回購,督促已發布回購方案的上市公司加快實施回購計劃、加大回購力度,及時傳遞積極信號”。
記者梳理發現,本輪提議進行回購的公司數量開始明顯增多大致是從8月16日開始。統計數據顯示,8月16日至今,披露回購事項的公司數量合計已經超過200家,形成最新一波“回購潮”。
8月28日,又有超10家上市公司發布回購公告。
如,日月股份公告,擬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1億元(含),不超過3億元(含),回購價格不超過22.00元/股(含)。
方大炭素公告,擬以2.5億元-3.5億元回購股份,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9.10元/股。
欣旺達公告,公司擬以1億元至2億元回購股份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回購股份的價格不超過20元/股。
美迪凱公告,擬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500萬至1000萬元,用于員工持股及/或股權激勵計劃,回購價格不超過15.75元/股。
永興材料公告,公司擬以3億元至5億元回購股份,用于實施股權激勵及/或員工持股計劃,回購價格不超過80元/股。
除了計劃回購的公司以外,還有上市公司已經“真金白銀”行動了。Wind統計數據顯示,8月以來,A股上市公司累計回購金額已超70億元。其中,回購超億元上市公司有上海萊士、韋爾股份等。
機構:“市場底”有望加速到來
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金回購股份,同時主動延長減持期限,一方面表達了公司對未來發展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是提振市場信心的重要舉措。近期機構發布消息稱,回顧歷史,A股的“回購潮”基本和“市場底”如影隨形;當前“回購潮”的開啟,預示著“市場底”或許就在前方。
中歐基金研究指出,政策底發生后市場往往會短暫反彈,隨后再二次探底形成市場底,反彈和探底兩階段風格大概率保持一致。
中歐基金認為,市場底的形成,就是一件“用時間換空間”的事情。從事后視角看,政策推動經濟預期扭轉才是市場底部形成的關鍵,上周開始國內穩增長政策節奏力度均有提速,后面持續加碼直至完成目標是大概率事件,而市場信心也有望隨著政策發力和經濟企穩逐漸恢復。
招商證券的研報稱,8月以來穩增長政策持續落地,經濟預期將會度過最悲觀的階段。當前A股見底信號明顯增多,符合重要底部形態。外部環境來看,美國經濟數據仍然在持續削弱,美債收益率已經自高位回落,預計人民幣進一步貶值的空間有限,各個領域的債務風險都在逐漸化解。國內來看,優化房地產政策持續出臺,地產銷售有望逐漸企穩,房地產領域的債務問題也會逐漸緩解,業績披露期結束不再有業績披露帶來的情緒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