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B News《澳華財經在線》12月20日訊 美國私募巨頭黑石集團(Blackstone)在澳洲輾轉騰挪多年,動輒數十億的買入賣出,但絕少涉及住宅地產。
房產市場風聲鶴唳的當口,它對于墨爾本房貸基金公司樂籌金融(La Trobe Financial)的大手筆控股投資顯得引人注目。12月18日早間,黑石集團正式宣告收購澳洲最大的非銀行貸款機構之一樂籌金融80%控股權,具體對價并未披露 。
樂籌金融的總裁Greg O'Neill 保留持有20%股份,將繼續領導現有管理人員與高管團隊。他表示與黑石聯手是“天作之合”。O'Neill表示,“在全世界范圍內,專門性信貸領域正迎來決定性的變化與增長,如何不斷增強資本基礎,實現業務網絡擴張,同時又吸收國際最佳實踐經驗,有著十分關鍵意義。”
黑石的策略機遇部門董事總經理Malcolm Jackson說,很高興與樂籌金融合作,尤其是在樂籌金融增長發與發展的這個節點。兩位大佬都談到了“時機”,現在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時機?過去7年時間里,黑石在澳洲的商業地產領域投資了約90億澳元,但是沒有一分錢投到房產上。
上月黑石的地產部主管 Jon Gray 接受澳金融評論報采訪時表示,“澳大利亞的基本面很不錯,但是我感到由于房價漲了很多,人們開始變得謹慎了”。“對我們來說,整體而言,黑石對于澳洲房產市場的投入十分有限,甚至是沒有。不過,我們正在審視債務方面的機遇。
要看到,銀行在往后撤,尤其是對房產領域的外國投資者”。Gray的評論道出了兩個關鍵的現實:房市下行與信貸告急。
房市下行 信貸荒加重
澳洲房產市場風險正在累積,這是投行瑞銀(UBS)今日發出的最新警告。一方面是家庭高債務、薪資增長疲軟,另一方面是房價飆到高位,市場下行苗頭初顯。
瑞銀還發現銀行賬面上趴著5000億的“說謊貸款”,過去一年大量的借貸者申請房貸時提交了不準確或虛假信息。
UBS亞洲房地產部主管Kim Wright說,這暗示著許多家庭實際承受的壓力超過銀行的預期,而如果市場下行帶來的損失也會超過預期。正是在各種警告聲中,澳洲房產市場的信貸政策步步收緊。隨著房產投資者集中的的悉尼房價連月下跌,市場情緒也在暗中變化。
現房市場的觀望氛圍增重,圣誕節前的拍賣會出現一反常態的低氣壓。買家與賣家在市場的中地位悄然轉換。CoreLogic新鮮出爐的房產賺賠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隨著市場進一步放緩,澳大利亞首府城市的賣家在出售房屋時能夠獲利者少了,甚至有幾個首府城市轉售時虧損的比例在上升,公寓轉手賠錢的幾率尤其明顯。市場降溫趨勢加重,一些公寓市場產生了連鎖效應。
由于謹慎情緒蔓延,開發商的陣痛越發明顯,拿到銀行貸款也變得更難。作為其中活躍群體的中資地產公司似乎在夾縫求生,從中國國內轉移資金受限,同時澳洲國內的銀行又吝于放貸。另一方面,在傳統渠道貸不到款的房產投資者、海外買家與地產開發商“突圍”的需求正變得愈發強烈。
此時,早前被視為“影子銀行”存在的私營貸款機構受到了更大的依賴,進而成為一種更強勢的存在。黑石嗅到了機會,經過琢磨與觀望,最終下定了決心:不投房產,但是住宅抵押貸款可以,并且還絕非小手筆。
市場傳聞,黑石在籌備50億以上的資金池,向澳洲的房貸市場發起進攻。一個比較具體的說法是,明年一月初它會將發起一個直接貸款平臺,專門向那些銀行避之不及的買家提供貸款,包括房產投資者、海外買家與那些持海外收入的人,這個平臺的資金規模最終要提高到100億以上。
據稱黑石已聯絡了多家國際銀行來支持其計劃,并將調用自己的資本金,還考慮向國際債券市場尋求再融資。
事實上,黑石正在大幅調整在澳洲的資產組合,今年早些時候曝出要出手總價值35億澳元的購物商場資產,隨后出售了悉尼若干的辦公樓,最新進展是向新加坡的ARA轉讓價值2億澳元的東海岸物流地產。回籠的資金向哪里放置,房貸市場應當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選定樂籌金融
今年四月時,曾有消息稱黑石計劃與一直以來努力向中國買家提供“一站式”地產投資服務的澳信集團(Ausin Group)合伙推出直接貸款基金,到目前為止并無實際動作。
如今控股樂籌金融,黑石在澳洲房貸市場施展拳腳的戰略應當是十分清晰了。
與澳信集團類似,樂籌金融也在重點布局亞洲業務,它的200名員工分別駐守于四個城市:墨爾本、悉尼、上海與香港,華人及投資移民是重要的目標客戶。官網信息顯示,樂籌金融的業務分為三部分,面向個人提供按揭貸款、面向2.4萬名投資者提供房貸基金產品,另外還提供保險產品。
樂籌金融目前管理資金近130億澳元,包括一只總值20億澳元的零售性信貸基金,并已公開發行了超過10億澳元的住房貸款抵押證券(RMBS)。11月22日,樂籌金融拿大到了它的第9個澳大利亞優中選優房貸基金獎(Australia’s Best of Best Mortgage Fund),這個獎項由金錢雜志(Money)每年評選一次,用于表彰投資管理表現卓越的基金。
樂籌金融一口氣拿了9年,創就了業界之最。黑石發布的聲明中提到,雙方合伙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專注于澳洲規模1.7萬億的抵押貸款市場,服務于“日漸難于從傳統銀行渠道獲取貸款”的中小企業。
向澳大利亞非銀行房貸市場沖刺的不只是黑石,它的一個對手集團也在推進發展計劃。KKR、橡樹資本管理公司及本地貸款公司Pepper也在聯邦打造一個房貸基金平臺Lotus,據稱2017年以來三巨頭為此忙個不停。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海外私募巨頭的大舉進發并非只有“救世軍團”的性質,可能會迎合市場下行期另一股獨特而強勁的資金需求。
本周有消息稱,Stamford 資本澳洲公司新近從一紐約私募公司獲得了2億澳元資金提供給本地一大型的未具名中資開發商以促進悉尼Epping、車士活及其它內城區的項目開發,這項貸款是以其悉尼的商業辦公地產作為抵押。Stamford的高管Surdo說,正將完成另外一樁2.7億澳元的融資交易,也是面向亞洲客戶。
他表示,面對房市下行,目前中資地產投資公司采取長期視角,將注意力轉向土地囤積,等待下個周期到來。免責聲明:本文為財經觀察評論,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交易操作或投資決定請詢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