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些維權業主而言:房價上漲,歌舞升平;房價下跌,哀鴻遍野。
魯能釣魚臺美高梅公館遭維權
前有華潤,后有魯能。2018年,即便是城內土地供應越來越稀缺的北京,因為建筑質量被業主維權的中高端項目可謂前赴后繼。
近日,魯能釣魚臺美高梅一位業主郅先生(化名)主動聯系到新地產財經大倒買房苦水。
2015年,其以8.5萬元/平方米的單價購買了北京魯能釣魚臺美高梅公館里的一套公 寓。按照原先計劃,今年10月27日,該項目迎來收房日。收房本該是件全家慶賀的吉事,但當看到房子那一刻,郅先生等一眾業主透心涼。
業主們有一個共同的發現,項目實際建設情況,與售房時承諾內容有極大出入,這種落差,讓他們心理上一時難以接受。與很多項目維權一樣,業主們組織了各種維權業主群,通過各種方式討要說法。
實際交付精裝標準引發業主巨大心理落差
據郅先生表示,當時選房時,雖然魯能釣魚臺美高梅公館的銷售單價高達8.5萬元/平方米,比周邊普通住宅單價高出約3萬元/平方米,是當時的北京**房價之最,業內號稱“三環單價王”。即便如此,他還是被魯能釣魚臺美高梅公館之“三環稀缺性”、“優秀品牌”、“智能化設備”、“頂尖高端”等宣傳要素所深深吸引。
“釣魚臺美高梅公館是期房,我們業主曾一度想象以后能找到拎包入住五星級酒店的感覺。”郅先生對新地產財經網(博客,微博)表示道,“現在看來儼然是五星級酒店變低端快捷酒店。”
據郅先生以及業主們向新地產財經反饋,目前,魯能釣魚臺美高梅公館主現存問題包括以下幾個問題:
1. 資質不全,未在交房前提供項目相關資質證書;
2. 虛假宣傳,開發商承諾無法兌現,房屋沒有達到承諾的裝修標準;
3. 房屋趕工減配、公共綠地消失,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魯能釣魚臺美高梅公館遭維權
針對業主們的反饋,新地產財經網記者前往魯能釣魚臺美高梅公館項目實地探訪發現,盡管該項目的裝配并沒有業主所描述的那么不堪,但的確房子多處與銷售時的宣傳口徑不一,也的確存在減配情況,例如許諾的高級排水系統變成了普通的馬桶水箱,承諾的精致木地板也變成了普通大理石材質。
另外,據記者觀察,部分房子的漏水問題嚴重,而裝修人員也承認了該項目并未裝“防水設備”,需要拆除地板重裝。
魯能釣魚臺美高梅公館是通過了驗房標準,但畢竟是單價8.5萬元/平方米的房子,業主認為產品與早先承諾嚴重不符,買家有權利維權。
對此,業主們的訴求大多是退房或是魯能進一步賠償早先承諾更高標準的裝修差價費用。
“一,要求魯能退還承諾的1萬元/平方米裝修費用;二,公共區域(大堂、走廊、電梯、休息空間、地庫、小區綠化等)均按照最初承諾及樣板房進行重新裝修并達到五星及以上高級酒店標準;三,公開房屋公攤面積測繪和計算數據并對相應問題作出解釋和處理(尤其地下車位的分攤數據和邊戶衛生間的規劃修改和分攤數據)”,某位業主向新地產財經說出了他的訴求。
對于此事,記者聯系了魯能釣魚臺美高梅公館的相關負責人,截止發稿前對方并未給予回復。
而據業主方表示,他們目前已多次要求見該項目負責人,并提出相應整改要求,但魯能方一直未給出回應。
業主們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但據新地產財經網調查,盡管買房時開發商承諾過頂級標準的精 裝修,但簽訂購房協議的合同里并未提及任何裝修標準事宜,并且業主收到的裝修協議簽訂方是第三方裝修公司,與魯能無關。
“魯能已經規避了一切風險,走法律途徑,業主并無多大勝算。”一位律師告訴記者。
據了解,目前魯能釣魚臺美高梅公館的業主們已向北京工商局提出了申訴,目前工商局已回復,確認該項目存在虛假宣傳和霸王條款的問題,具體判定近期“出爐”。
維權背后
回溯行業全年,魯能釣魚臺美高梅公館并不只是個例,有關房地產項目質量問題維權事件不斷,降價維權、裝修簡配維權、物業不作為維權、虛假宣傳維權,甚至常常多是“交房即維權”的場景。
在樓市上行之時,釣魚臺美高梅公館的業主們聽著置業顧問口若懸河的介紹“頂級裝修,進口材料,五星級的家”,看著整潔舒適五星級酒店般的樣板間,也不仔細研究合同就立馬“刷卡買房”。
但當交房后,問題逐一暴露,才發現所謂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實在太大,“交房即維權”的現象出現也見怪不怪,業主自己維權的道路不僅艱難而且勝算不大。
賣房買房是一種市場行為,要尊重市場交易原則,尊重契約合同。另外,當前的維權也是地產調控在逐步探索長效機制中的陣痛,一方面我們要尊重契約精神,另一面,業主的呼聲也理應得到企業的相應理解并作出適當回應。具體情況,因人而宜,因事而異,企業需要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
對于真正無良的開發企業,我們確實要口誅筆伐,但據新地產財經多次針對維權報道發現,針對業主的訴求也要辯證看待,不能被感性帶跑偏。
房子是大宗商品,結構復雜,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存在一些不令人滿意的問題,但這些年來,房價一直上漲“掩蓋”了所有的問題,然而一旦市場剎車,房價回調,房子出現一點點的小錯誤,都會被放大。
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業主的這些維權行為也被理解為,是一種房產降價后物業貶值悲觀情緒的宣泄出口。
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表示,“從歷史趨勢看,中國樓市經歷了一段大牛市,大多數業主形成了買房包賺不賠的思維定勢,但是擊鼓傳花到了現在這一波,卻出現了降價潮,業主們吃了虧,損失大,心理和經濟壓力也大,他們哪怕知道在市場交易中要有契約精神,但心理上也接受不了。”
“但另一方面,從樓盤供給來看,開發商也有不少問題。他們在市場營銷推廣時有很多過度、甚至是虛假的宣傳,吹捧樓盤質量,同時隨意承諾。這也導致業主在后期存在了很大的心理落差。”宋丁表示。
然而沒有嚴格的標準約束,質量何以保證?高品質只能最后淪為喊口號。沒有嚴格監管,自我糾查,維權還會繼續,沒有陽光透明的運行機制,信息不對稱,欺瞞哄騙,問題總會爆發。
所以宋丁建議購房者面對房子這種要終生使用大宗商品時,千萬要謹慎,別著急,要選擇品質高的房子,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對周邊樓盤的價格以及未來走勢要有一個比較分析,更重要的是仔細看清、看懂合同文本,盡量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