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2018年這么一個年份,想要用幾份報告收尾,顯然還是太過樂觀了,每個對2018年有切身感受的民營企業都知道,2018年在身上打下的烙印,還要伴隨著企業相當長一段時間。
東方園林及其實控人何巧女再次進入了輿論風暴的中心,這一次是因為“欠薪”。
而就在29份公告發出的前夕,
“離職員工”的聲討和吃瓜網友的圍觀,霎時關于“東方園林不行了”的聲音甚囂塵上。
01
欠薪
4月20日,有媒體爆料,東方園林拖欠員工薪資,而且已經數月有余。而在微博上,也有數位自稱東方園林員工的博主發文稱,已經拖欠幾千名員工四五個月的工資。
4月23日,也有多名與東方園林存在勞動糾紛、欠薪糾紛的員工,前往北京(樓盤)市朝陽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處理與東方園林的仲裁事宜。
事實上,東方園林的“危機”在2018年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
企業融資尤其是“勢單力薄”的民企的融資渠道受阻,而行業政策也在收緊,兩重因素疊加,讓從事資金密集型行業的東方園林遇到了障礙,尤其是融資的障礙。
2018年5月份,“去杠桿”已經成為市場上的主導思想,
怕什么,來什么,但是來了,也得面對。如果公開市場債券違約,可能會造成的結果是所有債務提前到期,彼時將要面對的是不可挽回的流動性危機。
先還債。
已完成兌付的債券總額約88.17億元。
在2018年3月-2019年2月的一年時間內,東方園林完成了77.6億的債券兌付,而2018年至今,
|
還債為東方園林緩解了部分來自公開市場的壓力,為自己贏來了一段平穩的發展階段,但是因此造成的內部資金緊張,還是緩發了員工的一些月份的工資。
欠薪是存在的,但是社保和個稅還是正常繳納的,而且東方園林正在籌措資金,催回款、再融資,并在按次序補發在職及離職員工工資。
據東方園林內部員工反映,
02
兩難選擇
事實上,償付債券和發員工的薪資本來并不是矛盾,但是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關于優先級的選擇就成了擺在企業面前的難題,甚至有些關乎生死存亡的意味。
但是如果不還債呢?
對國家來講,叫做“民本”,而對于企業來講,“員工本位”,選擇優先償還債務,那么對于站于本位的員工是有失公平的,
比如2月份,發生了一次東方園林的債務違約烏龍事件,由于財務人員操作失誤,未能在付息日的截止時間前完成打款操作,導致上海(樓盤)清算所公告“18東方園林CP002”債券違約。
最后這起“違約烏龍”是有驚無險,但是另一只“16東林03”的債券早盤下挫8%,市場對于債務違約是風聲鶴唳的。
事實上,在2018年一些民企因為債務違約問題,造成更巨大的惡劣的市場影響,甚至企業自身也難以為繼,已經有多家民企已經進行了破產重組。
在齊星集團因債務問題破產重組后,山東又有多家民企因債務問題破產,甚至是企業之間互相牽連,相關公司也沒有挺住;民企金立通信,其發行的“16金立債”無法按時兌付本息,構成實質性違約,甚至實控人也無力代償,而現在金立已經是破產進行時了。
缺錢是一個共性問題,企業在暫時性的困境中,自然需要取舍,當面臨的都不是最佳選項的時候,“兩害相權取其輕”。
兩全其美是最好的,但是就當前的市場環境來講,
03
困境與救贖
都是“錢”鬧的。
在信貸寬松的時代,無論是對于企業來講,還是對于地方政府來講,負債的欲望。對企業來講,發債擴張規模無可厚非,對地方政府來講,可以緩解基建投資的壓力。
方面有償債的壓力,而另一方面,回款相對緩慢,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資金拖累。
但是,當信貸環境收緊,地方債也不那么容易的時候,壓力就顯現了,一
而沒有讓東方園林踩上“債務違約雷”,還得益于在何巧女的帶領下和在政府的支持下奮力自救。
獲得了農銀投資的債轉股項目;而在經營項目上,將朋友圈拓展到央企。
而在銀信方面,東方園林與金融機構保持著良好的互動關系;在公司發展上,
何巧女更是搬來了國資“救兵”。
2018年11月,何巧女和唐凱將手中5%的股權轉讓給了盈潤惠民基金,而盈潤惠民基金背后的朝陽區國資成為了東方園林的戰略股東,10億的資金用以解決公司的債務問題。
而是由于系統性風險導致的,為的是應對市場的周期性的變化,而紓困基金也不是為了奪權,而是真正的“馳援”。
政府站出來紓民企之“困”,當然,這“困”不是因為企業決策失誤導致的“困”,
當我們談論起民企時,一直在強調民企“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但是從民企的發展史來看,一直以來也算是在“夾縫中求生存”。從2018年的情形來看,對于民企的扶持政策可以說是民企得到的“最高禮遇”。
“最高禮遇”也就意味著“最深的困境”,“解救民企”也就成為了全國的共識,也還好民企沒有被放棄,“多災多難”但還是能挺過來。
但是,
現在自身管理財務風險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的能力已在逐步恢復。”
對于基本面上沒有問題的企業來講,困難是暫時的,北京市副市長殷勇在3月底的博鰲(樓盤)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上表示,“目前情況看,整體效果是不錯的,被紓困的幾大企業,東方園林、碧水源(300070)等總體上都擺脫了融資最緊迫的時刻,
04
民企的生存空間
對于一些實體企業而言,形勢依然還是很嚴峻。
進入2019年,“去杠桿”溫和化后,融資的渠道相對通暢一點,但是如果要說能“解渴”的,還是規模房企受益良多,
有近3/4的企業希望政府能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說明民營企業對融資支持確實有著迫切共性需求。
媒體的調查顯示,被調查民營大企業感知“融資難融資貴”有所緩解的比例不足四成,
最新的2019年的高層會議上,“去杠桿”的話題再次被提及,民企的新一輪的融資困境會不會卷土重來還未可知,但是這樣的表態事實刺激這民營企業們敏感的神經。
紓困基金是臨時性措施,到期后依然還是會退出,而真正的“政策落實”才是最好的出路。
比如銀監會的公司貸款“一二五計劃”,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于1/3,中小型銀行不低于2/3,爭取三年以后,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占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于50%;比如民企被拖欠賬款的“清欠行動”要全力開展,民企的應收賬款不能成為爛賬。
這些政策的真正落實,才能撥開扼在民企脖子上的手,讓更多的民營企業獲得喘息的余地,獲得活下去的機會。
而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轉型的大環境當中,及時調整戰略,回歸穩健經營,才是對國家和賴以為生的千千萬萬名員工們的最好回應。
在“違約烏龍”之后的未來3個月,東方園林沒有公開債務需要償還,事關生死存亡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接下來開始謀求更長遠打算,而在“錢”方面,也在調整貸款及融資的結構,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集中精力加大回款的力度,一方面解決現金流的問題,另一方面能更好地解決員工的薪資問題。
企業要提升自己的盈利能力,當然也離不開員工的支持,企業只有活下去,才能為員工創造更多更好的條件。
商業才是最大的慈善。
對何巧女、對東方園林、對民營企業來講,如最近薛兆豐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