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于1月5日開幕,政協委員高一軒提交了《關于北京進一步提升商業品牌首店引入措施的提案》。
“首店經濟”激發消費新活力。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 城市是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和加快消費轉型升級的重要政 策,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 舉措。2021年7月,國務院批準在北京等五大城市率先開展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其中,“首店”成為培育建 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標配,也成為各地提振消費的重要發力。
首店落地數量迅速增多。2021年9月23日,北京舉行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北京培 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到2025年, 吸引國際國內品牌在京開設3000家以上首店、創新店、旗 艦店。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共有696家首店(含旗艦店)落地北京。
“首店經濟''突破傳統商業同質化競爭瓶頸。首店經濟是 商業地產步入存量時代及消費群體革新共同催生的產物,需 求端將展現出更豐富、多元、細分的需求,倒逼供給端的創新,助力品牌突破同質化競爭。
在甄選首店品牌進駐本地區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所謂“獨家店”、“商標店”,這些品牌和商家,形式上雖然是首店,但引入他們與北京首店經濟的初衷不符。
對于發展潛力巨大但是初期實力有限的本土品牌的首店,缺乏接續性的培育和后續發展的激勵。目前,北京首店引進的政策扶持力度和優惠方式主要 聚焦在選址落地服務、參展推廣和部分享受本市總部經濟政 策方面,對品牌孵化和首店后續運營發展缺少持續關注與相應支持。
幵放和創新的市場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當前北京市出臺了發展首店的補貼獎勵政策,有利于迅速營造良好的首店經濟發展氛圍。但在首店發展過程中,經常受大型活動審批難、外擺限制,制約首店舉辦促消費活動等進一步發展。
高一軒提了若干北京進一步提升商業品牌首店引入措施的建議,進一步明確首店認定標準。應結合本地消費人群的特征和現有首店的經營狀況,重點考慮年輕消費人群的需求,以有利于本地首店經濟有效性和快速發展為目標,科學明確首店業態范圍,完善首店的評價機制和進駐標準,細分商業產品及服務。避免某些品牌影響力不足、消費拉動性不強、流量不足和業績不佳的偽首店、商標店被錯誤引入。
加大優質本土品牌首店支持力度。對于確實具有較強品 牌號召力和消費帶動力的本土品牌首店的引入,尤其是本土的創新品牌首店,應在北京市《關于鼓勵發展商業品牌首店 的若干措施》的基礎上,給予更大力度的政策優惠和其他優惠。
建立“動態+靜態''雙重鼓勵機制。對于首店的引入,由靜態的鼓勵機制升級為動態的獎勵機制。首店引入之后,跟蹤和考察該品牌新增開店數量、品牌粉絲流量、社會影響力和消費帶動情況。對于在上述關鍵指標中表現突出的首店,尤其是具有強大活力的、由首店變成母店的商家或者品牌, 制定持續的激勵政策和優惠機制,并為他們的后續業務提供 服務與支持,鼓勵其繼續發展。包括給予優質首店在地人才招聘、就業的區域特有資源支持,包括商業基礎設施、商業人才、創新創業環境、招商促進政策等。
營造有利于首店發展的包容審慎市場環境。從長遠來看,應更加重視優化營商環境,簡化審批流程,提升服務水平,幫助企業解決在商業創新發展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加強“首店”對入駐城市的黏性,對標國內先進省市給予首店發展更寬松的市場環境,通過政策突破解決企業在外擺、夜間經 濟、促消費活動等具體障礙。同時,地方政府和市級層面應當采取更加靈活的管理方式,推動首店經濟發展,使“首店” 成為重點城市、城市群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