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琬斯)近日,東軟集團旗下東軟熙康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東軟熙康)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中金公司為獨家保薦人。此前,東軟熙康已于2021年5月與2022年2月兩度遞表,后續均無進展。
雖然背靠中國第一家上市的軟件公司東軟集團,但在公司連年虧損,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的背景下,東軟熙康能否說服資本市場為其買單仍是未知數。
(資料圖)
業績對賭協議已取消
招股書顯示,東軟熙康成立于2011年,打造了中國首個以城市為入口的云醫院平臺,并建立了一個云醫院網絡,將城市中的政策制定者、醫療機構、患者及保險公司聯系起來。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2021年年底,按覆蓋的城市數量計算,東軟熙康是中國最大的云醫院網絡。截至2019年年底及2022年上半年,東軟熙康在中國的網絡從18個以城市為入口的云醫院平臺發展到28個。
數據顯示,東軟熙康網絡內的醫療機構數量從截至2019年年底的2.85萬家增至截至2021年年底的3.48萬家,并增至2022年上半年的3.52萬家,其中包括基層醫療機構3.30萬家,平臺注冊醫生約10.75萬名。
值得注意的是,東軟熙康的背后是中國第一家上市的軟件公司東軟集團。招股書顯示,東軟集團通過東軟(香港)有限公司間接持有東軟熙康已發行股本約27.94%的權益。
據媒體報道,醫療領域是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過去十分看重的板塊之一。2014年東軟集團就提出了將東軟熙康和東軟醫療等子公司獨立的規劃,并于2016年完成分割,并多次沖擊IPO。
不過,東軟熙康IPO還與一則對賭協議有關。早在2014年,東軟集團拆分子公司東軟醫療時,威志環球、高盛、通和、東軟控股等投資者同時對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進行了增資的同時,還附帶了一份對賭協議。
協議要求,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在簽訂第二次交割日后的六年內實現上市。若未能上市,投資方可根據協議約定,要求東軟集團按照每年8%的復利回購股權。
不過,東軟集團董秘在2022年9月回復投資者時稱,東軟醫療早在2019年初進行股份制改制的時候,就已經將相關的對賭條款全部取消了。目前,東軟集團沒有任何的回購義務。東軟醫療的上市工作正以實現股東價值為目標、按照部署推進中。
此外,招股書顯示,東軟控股通過斯邁威、東控國際第五及東控國際第七間接持有東軟熙康已發行股本約23.42%的權益。
3年虧損超8億 經營現金流持續為負
對于近年的業績表現,東軟熙康在招股書中有一句自評:“我們在新興且具活力的行業經營業務,我們的歷史經營業績及財務表現未必能反映未來表現?!?/p>
這個新興及不斷演變的行業指的就是新醫療服務市場。東軟熙康解釋稱,新醫療健康是以價值為基礎的醫療與數字醫療的結合,覆蓋數字化醫療健康基礎設施、數字醫療服務、數字消費性醫療健康服務、數字健康管理服務四個組成部分。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2021年中國新醫療服務市場的市場規模達1404億元,預計將于2030年進一步增至1.68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1.7%。
不過,身處“新興且具活力”的行業,東軟熙康的業績卻深陷虧損之中。
公司四大業務中,智慧醫療健康產品營收占比較穩定,截至2022年上半年達到30.5%。云醫院平臺服務與互聯網醫療服務都從2019年不到7%的營收占比分別增長至2022年上半年的21.0%與25.9%,而健康管理服務的營收占比卻在逐年下滑,從2019年的52.7%下滑至2022年上半年的22.6%。
近三年,東軟熙康的業務收入結構有所變化,但依然難以彌補近年來的巨額虧損。招股書顯示,公司已連續3年以上虧損,2019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東軟熙康分別虧損2.18億元、1.99億元、2.94億元及1.56億元,累計超過8億元。
對于虧損原因,東軟熙康表示,主要由于不斷擴大的業務規模及產生的收入無法完全補足各項成本及開支,因為公司仍處于變現的早期階段,并繼續產生大量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研發開支及行政開支,特別是僱員福利開支、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使用權資產折舊及短期租賃開支,這是相對固定的成本。
除了連續累虧,東軟熙康經營現金流情況也不理想。
2019年至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東軟熙康也分別錄得經營現金流量虧損8992.90萬元、虧損1729.80萬元、虧損8338.4萬元與虧損14.75億元。東軟熙康將經營現金流量虧損歸因于所得稅前虧損,部分被非現金及非經營項目調整、營運資金變動及其他現金項目所抵銷。
公司同時還提示稱,日后可能遭遇不可預見的開支、營運延誤或其他可能導致虧損的未知因素。倘若銷售成本及開支繼續超過收入,業務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響,可能從未實現或維持盈利。
東軟熙康同時還提示稱,由于新興業務市場需求不斷變化,公司的經營業務也面臨一定挑戰。特別是云醫院平臺等業務的拓展性及增長或受到無法控制的因素影響。于往期記錄期間的虧損,未來也可能持續。
毛利率方面,2019年至2021年,東軟熙康毛利率分別約為22.1%、26.7%、27.7%。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毛利率跌至19.0%,而2021上半年,東軟熙康的毛利率也僅19.2%。
從業務上看,云醫院平臺服務毛利率最高,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分別為59.3%、38.1%、46.4%、46.0%。
東軟熙康表示,毛利率水平主要受業務組合影響。整體而言,由于云醫院平臺實現了規模經濟且繼續豐富服務產品并提供優質的服務,預計毛利及毛利率將會增加。
招股書顯示,此次IPO募集資金將用于拓展以城市為入口的云醫院平臺,以擴大醫療網絡及用戶群;用于豐富在整個行業價值鏈上的產品,以提供更多專業及多樣化的醫療健康服務;用于技術基礎設施及數據處理能力的研發;用于潛在的并購機會及用于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林琬斯:linwans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