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參與個人養老金如何享受稅收優惠?
作者 孫博 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副秘書長
(資料圖)
個人養老金簡單講就是國家給予所得稅優惠支持,鼓勵個人進行自我養老儲備的政策。可以理解為在贍養老人等個稅專項扣除外,增加了一個養老扣除項,額度同樣是每年1.2萬元。只不過,這項扣除資金必須進入專門的賬戶進行養老投資,直到退休才能領取。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個人養老金賬戶,與五險一金中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完全不同,互相獨立。個人養老金具體稅收優惠是什么樣的,本文逐一解答。
稅收優惠政策具體有哪些要點?
首先,是繳費環節。一是目前的稅前扣除額度是1.2萬每年元,后續會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調整;二是繳費非常靈活,參加者可以按月繳到銀行賬戶,也可以按年一次繳足;三是享受稅前扣除的標志是當年把這筆錢繳存到個人養老金銀行賬戶;四是當年的額度必須當年使用,不能跨年累計。如果其間有幾年斷繳,雖然不影響后續繳納,但并不能通過補繳的方式享有斷繳期間的稅前扣除額度。因此,2022年的1.2萬元額度,必須12月底之前繳進銀行賬戶。這也是個人養老金政策最近密集出臺的原因,因為要確保12月底之前能夠實際運行。
其次,是投資環節。政策規定,投資收益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事實上目前投資基金或者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本來也是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因此投資環節并沒有額外的稅收優惠。但是嚴格來講,中國僅是暫不征收資本利得稅。可能有一天會對普通投資行為征收(國際上大多如此),那個時候個人養老金投資階段不征稅,才能體現更大優勢。
最后,是領取環節。政策規定,領取部分不并入綜合所得,單獨按照3%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這里有三點要注意:一是不并入綜合所得,是說對于個人養老金不設免征點。二是對本金和收益均要征稅。有些人認為領取階段僅對本金征稅,這種理解是不對的。這是因為個人所得稅針對的是個人收入,而個人養老金的本金和收益都是收入的孳生品。當然,由于中國暫不征收資本利得稅,因此領取時候只對本金征稅更加符合實際情況。三是只對個人實際提現的部分征稅,其余還在資金賬戶的部分可以繼續投資,不征收個人所得稅。
稅收優惠的實際效果如何?
按照上面政策規定,我們假設40歲的人,按月繳費1000到個人養老金賬戶,60歲退休,20年投資年化收益率5%,分析在不同收入水平和個稅稅率下的節稅效果:
結論有四點。一是,如果當期不繳納個人所得稅(例如,當前收入低于個稅納稅起征點),參加個人養老金反而要在退休時候納稅3%,因此從享受稅收優惠角度,參加沒有好處。
二是,如果當期個稅稅率高于3%,參加個人養老金就具有稅收減免效果,當前收入對應的個稅稅率越高則減稅效果越明顯。
三是,對于當期個稅稅率為3%的人,參加與不參加個人養老金的稅收效果是一樣的。但是,如果確實要想為自己養老做準備,能夠接受資金長期封閉的話,由于個人養老金可投的專屬養老金融產品,具有明顯的費率優惠,參加仍然有好處。比如個人養老金可投的公募基金,管理費和托管費直接打了5折,同時不收銷售服務費、豁免申購費和部分贖回費。
四是,有投資者問如果繳費比較少,投資收益很高,是否會出現退休時納稅更多的情況?測算表明這種情況不存在。原因在于,當期繳納個人所得稅,看似是只對本金征稅,其實因為納稅部分本來可以產生同樣高的收益,因此當期繳稅實際上暗含了對未來收益預征稅。
繳費階段免繳當期個人所得稅如何實現?
具體有兩種路徑,一是單位代扣代繳,這個方式與住房公積金扣稅類似;二是個人自己通過個稅App完成。
個人通過App途徑具體可能有兩種方式。理論上最簡單的方式如下圖所示,個人向資金賬戶繳費后,銀行將信息傳送到人社部信息管理平臺,人社部平臺再將繳費信息傳送至稅務系統,并同步到個稅App,這樣個人在進行個稅匯算清繳時候,予以確認即可。
也可能采取如下方式,人社部獲得銀行傳送個人的繳費信息后,向個人開具扣稅憑證(好比給出一個發票二維碼,個人掃描確認),然后由個人將信息確認后傳送到稅務信息系統。后續在個稅App進行匯算清繳的流程一樣,具體如下圖所示:
總體來說都比較方便,也免去了單位工作量,有利于鼓勵大家參與。這里要說明的是,納稅具體細節還有待相關部門明確操作細則。(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