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薇)險資又有大動作。28日,太平人壽在中保協官網披露的相關公告顯示,該公司于11月25日買入8000萬工商銀行H股,涉及資金約3.08億港元。
就在幾天前,太平人壽披露,11月22日,該公司買入8300萬股工商銀行H股,耗資約3.1億港元。上述兩次交易后,太平人壽持有工商銀行H股43.60億股,約占該上市公司H股股本的5.02%。
(資料圖片)
近日,銀行板塊迎來一波上漲。業內人士認為,險資往往在市場低點加大增持力度,將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坐實估值底。
太平人壽舉牌工行H股
根據原保監會的相關規定,保險公司舉牌上市公司股票,即保險公司持有或者與其關聯方及一致行動人共同持有一家上市公司已發行股份的5%,以及之后每增持達到5%時,在3日內通知該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
公開資料顯示,太平人壽是太平保險集團旗下壽險公司,二者為一致行動人。此前,太平人壽持有40.46億股工行H股。近日,太平人壽再次出手,通過港股通在二級市場大舉買入工行H股股份。
11月22日,在太平人壽增持后,太平保險集團合計持有工行H股44.05億股,約占該上市公司H股股本的5.08%,達到“舉牌線”;而太平人壽持有工行H股數量則達到41.29億股,約占該上市公司H股股本的4.76%。
不過,太平人壽并未停手。根據相關公告,在11月25日舉牌前,該公司持有工行H股數量達42.80億股。也就是說,在23、24日,太平人壽繼續增持了約1.51億股工行H股。
11月25日,太平人壽再次增持了8000萬股工行H股。買入后,太平保險集團合計持有工行H股46.36億股,約占該上市公司H股股本的5.34%;太平人壽則持有工行H股達43.60億股,占其香港流通股比例為5.02%,也達到“舉牌線”。
11月22日至25日,工行H股最低觸及3.68港元/股,以此粗略計算,前后四天,太平人壽斥資超11億港元,增持了3.14億股工行H股。
太平人壽在公告中表示,本次買入工行H股的資金來源為分紅賬戶保險責任準備金,根據相關規定,公司將本次舉牌工行H股股票納入權益類投資管理。
銀行股要支棱起來了?
事實上,銀行股一直以來是險資重倉股中的“壓艙石”,其股價相對穩定、高股息率、高分紅比的特點,與險資投資理念相符。
光大證券曾在研報中指出,銀行系統的重要性保障了保險資金投資的安全性。同時,銀行業股息率具備比較優勢,可以滿足險資對收益穩定性的需要。與外資不同,高ROE(凈資產收益率)并不是險資最看重的財務指標,保險更重視上市公司的低估值、高股息屬性。
不過,今年以來,險資對銀行股的看法出現分歧。比如平安人壽在今年一、三季度分別減持了工行7.36億股和12.56萬股,而中國人壽則在二、三季度增持了工行。中國人壽還自去年四季度以來,不斷減持農業銀行,另外還減持了郵儲銀行。太平洋人壽則減持了杭州銀行和中國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有關部門近期出臺了一系列房地產紓困、穩增長、穩樓市的政策,也被外界視為構成銀行板塊的利好因素。
“險資往往在市場低點加大增持力度,本次舉牌釋放了明確的底部信號。近期宏觀壓制因素邊際緩解,板塊估值已經開始修復。而舉牌將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坐實估值底。”國泰君安證券張宇團隊表示。
張宇團隊分析稱,險資此時舉牌工商銀行,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響應了價值重估的政策導向;二是今年以來銀行股整體下跌,其中國有行H股在8-10月間跌幅較大,近期市場情緒企穩、政策表態積極,當下正是良好的增持窗口期;三是工商銀行是大行翹楚,最具備價值重估的基礎,且H股估值觸達歷史新低,對應2022年僅0.39倍PB,股息率高達9%,性價比突出。
近日,銀行股也迎來了一波上漲行情。Wind顯示,截至11月30日收盤,銀行板塊近5日上漲4.71%,在24個Wind二級主題行業中漲幅排第六位。同時,銀行板塊內部分化也比較明顯,如江蘇銀行、成都銀行、蘇州銀行等個股年內漲幅超30%,而瑞豐銀行年初至今跌幅達38.10%。
西部證券認為,伴隨“穩增長”政策成效逐漸顯現,經濟預期有望逐漸好轉,銀行股迎來估值修復行情。2010年以來,銀行股主要出現過四次大漲行情,除2014年10月-2015年6月是由增量資金入市驅動之外,其余三次均是貨幣政策寬松背景下,宏觀經濟預期逐漸改善,銀行股估值修復帶來的大漲行情,且相較于滬深300指數都獲得了超額收益。
此外,西部證券指出,從個股表現來看,在不同的經濟階段,由于經濟環境和監管政策的不同,市場對各類型銀行業績預期不同,因此不同類型的銀行股價表現亦呈現一定分化。(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vivi1257@163.com)(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