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22年11月末外匯儲備規模數據。
具體來看,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1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175億美元,較10月末上升651億美元,升幅為2.13%。
(資料圖片)
中新經緯注意到,數據顯示,我國截至10月末和11月末的外儲規模實現“兩連漲”。此前在10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0524億美元,較9月末上升235億美元,升幅為0.77%。
為何上升?
國家外匯管理局表示,2022年11月,受全球宏觀經濟數據、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我國持續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全面落地生效,經濟呈回穩向上態勢,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稱,2022年11月,美元指數下跌,國際金融資產價格普遍上漲,受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上升。同時,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總體平穩,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近3%,對外匯儲備穩定形成支撐。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則表示,推動外匯儲備上行的原因有三點。
鄭后成稱,在海外主要經濟體中,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歐元區10年期公債到期收益率以及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較前值下行,推升外匯儲備中債券資產價格;11月美元指數開于111.550,收于106.000,跌幅為4.99%,推升非美資產的美元價格,利多外匯儲備;11月我國貿易順差錄得698.40億美元,雖然較10月下行,但是依舊位于較高位置,對我國外匯儲備形成支撐。
未來咋走?
溫彬稱,當前世界經濟衰退風險上升,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隨著各項穩增長政策落地顯效以及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我國經濟將繼續呈現回穩向好態勢,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
鄭后成表示,在2023年美國宏觀經濟承壓的背景下,認為2023年我國外匯儲備大概率高于2022年。在此基礎上,2023年下半年外匯儲備大概率高于上半年。在當前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3個月期國債收益率倒掛的背景下,美聯儲大概率在2023年3季度降息。美聯儲降息同時利空美元指數以及10年期美債收益率,進而對下半年我國外匯儲備形成雙重利多。(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