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跨界做光伏的家電巨頭們,面臨哪些新挑戰?
作者 郭施亮 財經評論人
家電行業已經不是當年的快速增長行業,逐漸步入飽和期。時至目前,家電行業已經形成了格力、美的和海爾三足鼎立的發展局面,同時還有一批知名家電企業處于激烈競爭的狀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憑借企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市場規模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家電企業完成了上市的目標。上市,本質上是一把雙刃劍,企業成功上市之后,就應該受到公眾的監督,并為股東負責。從股東的角度出發,一方面需要看企業的基本面狀況以及企業的成長能力,另一方面則需要看上市公司的分紅能力,對股東的投資回報是否足夠重視。
既然企業選擇了上市,自然需要考慮到企業成長能力的問題。雖然目前家電行業已經處于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但從上市公司的角度出發,不能夠一直止步于此,否則會遭到股東的質疑,同時也無法滿足企業市值增長的目標。面對盈利增速瓶頸的問題,家電企業想盡辦法尋找新的盈利突破口,誰可以率先完成轉型的任務,誰就可以獲得更高的估值定價,甚至實現行業賽道的成功切換。
家電三巨頭的發展差異化
說到行業賽道的切換,家電巨頭們的危機意識也是非常強烈的,同時他們也做好了提前準備、提前布局的工作。
作為家電巨頭之一的美的集團,為應對行業發展瓶頸的問題,多年來進行了一系列的渠道改革,且完成了調檔換速等任務。
從美的集團重要業務的構成分析,其并不局限于家電產業,而是進行了全方位、多領域的深度布局,并分別設立了智能家居事業群、機電事業群、暖通與樓宇事業部、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數字化創新業務等重要業務。
從美的集團2022年中報的主營業務收入構成分析,暖通空調的收入占比為45.57%、消費電器收入占比36.32%、機器人及自動化收入占比為7.26%以及其他補充收入占比為8.30%等。從主營業務的收入分布來看,美的主業分布還是比較分散靈活,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風險分散,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的作用。
此外,從地區收入分類分析,截至2022年中報,美的在國內收入占比為57.39%、國外收入占比為42.61%。國內與國外收入占比的差距不大,且國內外毛利率相差不多,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的集團在全球化布局上,屬于比較成功的案例,并借助全球化布局的策略,起到了抗風險、增強盈利能力的作用。
與美的集團的全球化布局策略相似的,還有海爾智家。在產品多元化布局上,海爾產品主要在電冰箱、洗衣機、空調、廚電等領域進行深度布局,且在全球化布局上,海爾更注重海外市場的布局。從地區分類收入分析,海爾在海外的收入占比高于中國大陸地區。其中,截至2022年中報,海爾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收入占比為48.71%、在海外的收入占比為51.29%。
與美的、海爾相比,格力電器則更專注于單品類產品的布局,且更深耕國內市場。
截至2022年中報,格力電器在空調產品的收入占比達到72.19%,中報顯示空調收入達到687.46億元,去年全年格力在空調收入的規模高達1317億元,依靠單品類產品實現了千億營收目標。
除了空調業務外,格力電器還在工業制品、綠色能源、智能裝備等領域有所布局,但整體占比偏低,不足以撼動空調業務的地位。此外,從主營地區的收入分布來看,格力電器更注重內銷,內銷占比高達65.75%,外銷收入占比僅為14.42%。與美的、海爾相比,格力電器的主營產品相對單一,且過度依賴單品類產品的收入。
雖然家電行業已經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發展局面,但從產品多元化、海外布局力度以及盈利增長突破口等角度,已經存在著明顯的分歧。
加快轉型的家電巨頭們
在探索新的盈利突破口的過程中,多家家電巨頭企業已經有所行動,有的家電巨頭已經在十年前開始進行探索。
例如,近年來家電巨頭企業開始關注光伏產業,并有持續深耕做大做強的趨勢。
以格力電器為例,近期格力電器與華發集團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助力珠海打造“光伏之都”。
格力電器探索光伏,已經不是今年才想做的事情。早在2013年,格力電器就研發出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組。2016年格力電器的光伏空調實現了全系列化,而且形成了新型變流器、光儲空調、智能管理系統等產品。如今,格力電器與華發集團的戰略合作,意在光伏領域上做大做強,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
并非只有格力電器進入這一領域。在家電行業中,包括美的集團、創維、康佳、海爾、TCL等上市公司,均有進軍光伏的動作。
對家電上市公司而言,它們進軍光伏領域,也并非簡單輕松的事情。
首先,需要考慮自身的綜合實力,是否可以在五年以上不盈利的基礎上走下去,有時候可能要花費十年以上的時間做研發、做探索,這并不是一般企業可以承受得起的成本。所以,從某種程度上,只有巨頭企業,才有這樣的資本參與其中。
再者,進軍光伏領域,又會面臨同行業巨頭的競爭壓力。有的光伏行業龍頭企業深耕十年、二十年的時間,本身已經具備了成熟完善的設備,而且具備了在這個行業領域中做大做強的基因,對長期從事家電行業的企業來說,未必具備這樣的基因,即使花費重資聘請相關的專業人才,也未必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是跨界做光伏需要考慮的問題。
此外,從家電企業的角度出發,進軍光伏領域,本身是一項非常艱巨的考驗。因為,在進軍光伏的背后,實際上還是比拼花錢的能力以及研發的力度,誰的資金足夠多、誰的研發投入足夠大以及誰的人才儲備足夠豐富,誰就更有希望贏得市場,并在光伏領域中獲得更好的競爭優勢。
由此可見,對家電巨頭企業來說,要想順利切換行業賽道,本身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從新賽道的探索到新賽道的深耕布局,再到加大研發提高市場份額,最后再不斷摸索尋求盈利,對跨界企業來說,確實并不容易。面對大量新進入的競爭者,必然會有一輪優勝劣汰的過程,最后可以留在賽道中的企業也是少數,最終可以成功切換賽道的家電企業也是極少數的。(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