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薛宇飛 實習生 李俊浩)近日,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暨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聯合課題組舉辦“直播助力地方非遺傳播傳承”研討會,并與抖音合作發布《非遺地方志——直播打賞助力非遺傳播研究報告》(下稱《報告》)。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韓運榮在會上表示,《報告》內容具有一定的系統性與理論前瞻性,直播及打賞為化解非遺傳承的困境、服務非遺進入良性傳承循環提供了重要助力。
韓運榮指出,盡管中國已逐步形成完整的非遺保護體系,但非遺的傳承依然面臨著不少懸而未決的困境,如區域分布不平衡、人才儲備年齡結構不合理、非遺傳承后繼無人、產品缺乏市場等問題。抖音等直播、短視頻平臺的出現突破了非遺傳播的舊路徑,為非遺保護與傳承提供了創新發展的可能。
韓運榮分析道,“直播的使用門檻低、功能便捷,也能為非遺從業者提供一個突破時空限制的傳播場域,因此非遺項目能夠借助直播平臺持續形成自我優化式的傳承,實現良性的傳承循環”。此外,韓運榮還建議非遺從業者積極關注并參與抖音推出的優質主播扶持計劃,在直播間中實現特色化、專業化的非遺傳播。
公開資料顯示,抖音近年來推出“DOU有國樂”“DOU有好戲”等計劃,希望從資源、流量、服務等方面助更多演職人員打造專業的新舞臺。目前,抖音已實現覆蓋99.74%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且已經有不少非遺傳承人開播,如演奏西安鼓樂的@大唐芙蓉園東倉鼓樂、表演傣族孔雀舞的@孔雀女團等。過去一年,抖音非遺類直播日均開播1617場,打賞收入同比增長533%。
展望未來,韓運榮認為,應廓清“為保護而保護”的錯誤理念,“讓非遺利用直播形式在實踐層面上實現社會文化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融合,如此才能使非遺直播獲得更為長遠的發展,亦能為未來非遺的保護與傳承工作注入新活力。”
據悉,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傳媒大學、海南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山西傳媒學院、湖北大學的多位專家出席會議,并就直播對地方非遺傳播傳承的作用展開討論。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直播正在服務湖南、廣東、河南、安徽等多個省份的地方非遺走出所在地,收獲天南海北觀眾的關注與支持。其中,直播打賞提供的經濟收益與精神激勵,讓非遺從業者在展示技藝中獲得尊重與認同,在傳承路上更有動力。(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薛宇飛:xueyufei@chinanews.com.cn)(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