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芷菡)2022年下半年以來,多國央行增持黃金,11月起,中國央行也連續2個月增持黃金。黃金市場上漲行情會否持續?投資者如何分享金價上漲帶來的機會?
中國央行連續兩月增持黃金
【資料圖】
中國央行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再次增持黃金97萬盎司。截至12月末,中國黃金儲量為6464萬盎司。這是中國央行連續第二個月增持黃金,11月增持103萬盎司。而在此之前,中國央行黃金儲備已經連續38個月保持在6264萬盎司。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所長助理、研究員曲強告訴中新經緯,中國央行增持黃金或出于對美國貨幣政策轉向及美國經濟勢頭轉向的考慮。美元指數從114開始見頂回落,黃金與美元作為相互競爭品,是全球金融市場中重要的兩個必選產品。隨著美元轉落,許多大宗商品價格都會下降,而黃金價格相對美元會上升。對于美元儲備較多的國家來說,將一部分美元儲備轉化為黃金儲備更能保持自身儲備的價值。
曲強進一步指出,目前黃金在中國官方儲備中,占比在3.5%左右,相對很多發達國家20%-30%的占比而言是較低的,這主要是因為長期以來的貨幣發行中,外匯占款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外匯儲備一般持有外國國債或外國貨幣計價資產。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出于金融安全的考慮,把更多一部分外儲換為黃金,是符合發展規律的。
“從2015年‘811匯改’以后,隨著美元的流出,中國開始大量增持黃金,尤其是在2019年和近期,這是連貫的操作和趨勢。”曲強解釋稱。
實際上,近幾個月以來多國央行都在增持黃金。世界黃金協會發布《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僅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央行采購黃金的總量接近400噸,創下自1967年以來季度購買黃金總量的新高。
而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經理Krishan Gopaul發文表示,2022年11月,全球央行凈購金50噸,較10月份34噸的購金量(修訂)增加了47%。其中,有三家央行共計購入55噸黃金,兩家央行共計售出5噸黃金,總體顯示出央行對黃金的強勁需求。
對此,曲強表示,其他國家央行在對美元走弱、美國經濟潛在衰退和滯漲的趨勢判斷下,也可能為了穩定本幣匯率和內在價值,作出增持黃金的決定。
“1967年至1974年間,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出現危機并逐步解體,當時美國經濟也出現一些問題,許多西方國家搶購黃金避險。這種大規模的、全球央行一致增持黃金的舉動,像是一種歷史的重現。”曲強稱。
黃金市場上漲行情會否持續?
自2022年10月以來,國際金價逐步扭轉跌勢,價格持續升高,2023年1月11日現貨黃金價格盤中觸及1886.6美元/盎司的近期高點。2023年,黃金價格是否會延續上漲趨勢?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高級分析師于麗峰表示,從歷史數據看,黃金價格與通脹水平、實際利率、美元指數及全球市場波動風險相關性較強。2023年歐美通脹依舊高企、美聯儲加息進入尾聲,美債利率和美元指數將見頂,歐美經濟可能進入衰退,這將導致金融市場動蕩,黃金的配置價值有望顯現。
曲強也指出,隨著全球央行的一致行動,當前黃金價格已經不斷逼近疫情時期的峰值,未來隨著美元走弱和全球央行購買黃金行為的持續,黃金價格或維持高位,甚至繼續向上,具體則取決于美國經濟基本面及美元的強度等整體的博弈。
那么,投資者該如何分享黃金價格上漲的機會?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認為,從黃金價格趨勢來看,在其他條件相同情況下,如果2023年每季度全球央行以400噸速度購買黃金,金價可能會上漲約25%,若采購量降至250萬噸,金價可能上漲約12.5%。
對投資者而言,張翠霞指出,“作為儲備或收藏,當前黃金是值得配置的資產,因為長期來看金價震蕩攀升、創出新高可能性較大。但從中短期看,不建議投資者高位追漲,可以采取定投或分批買入形式。”
黃金概念股受益于金價上漲,AH黃金股近期已經迎來一輪上漲。對此,張翠霞指出,春節假日前后是中國國內黃金銷售的旺季,反映在二級市場上,近期整個黃金板塊表現較好,相關黃金上市公司多數品種已經出現震蕩攀升的多頭攻擊結構,中長期上升趨勢格局有望延續。但同時應當注意,一些黃金板塊個股歷史漲幅較大,投資者不應盲目買入。(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原創,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