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世界各國多年來的政策探索和金融科技的發展實踐表明,改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和發展普惠金融的關鍵不靠政策補貼,而是靠機制創新和模式創新?!碑咇R威中國金融業數字化與金融科技咨詢合伙人柳曉光近日在畢馬威《金融科技年度趨勢》報告(下稱報告)發布會上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普惠金融科技賽道看,報告指出,金融科技現已成為金融機構踐行普惠金融的核心推動力量,從提升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提升信貸成本可負擔性和提升商業可持續性三個方面,推動了普惠金融提質增效。
畢馬威中國金融業數字化賦能咨詢合伙人開云對中新經緯表示,在金融科技的發展支持下,技術、場景、金融的融合發展創造了小微金融服務的新獲客模式、風控模式、盈利模式,銀行的戰略部署、組織體系和信貸文化也在隨之改變,小微企業信貸的“規模—成本—風險”函數關系正在快速改變,信貸供應鏈能力正在快速提升。
報告指出,金融機構之所以不敢放心大膽地給小微企業貸款,一方面是源于小微企業貸款出現不良會被問責和追責,另一方面是擔憂小微企業經營變化太快,增加銀行的貸后管理工作和難度。
“金融科技還可以在‘敢貸愿貸能貸會貸’四個環節中均發揮基礎性重要作用,以此激活金融服務小微企業長效機制建設?!碑咇R威中國金融科技財務咨詢審計服務合伙人陳思杰對中新經緯說。
柳曉光認為,合規科技與普惠金融的融合也可以協助研發小微企業信貸服務的盡職免責系統,從盡職材料提交、審核、確認以及復議等維度貫徹盡職免責制度,如通過區塊鏈等技術還可以實現數據的不可篡改以及數據可追溯功能,減少瀆職等不合規行為。
此外,報告還對2023年金融科技的年度發展趨勢進行展望,同時對綜合金融科技賽道、平臺技術賦能賽道、財富科技賽道、供應鏈科技賽道、支付科技賽道、保險科技賽道、監管科技賽道各賽道趨勢進行分析。
展望2023年金融科技發展趨勢,陳思杰稱,數字化時代所具有的開放性和互動性特征,使得金融領域更容易產生業務、技術、數據、網絡等風險的交叉疊加。金融信創已成為行業共識,這不僅事關國家金融體系安全可控,更為探索前沿科技研發與應用提供了豐厚土壤,無論是在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硬件加速等基礎軟硬件領域,還是在量子計算、元宇宙等新興技術方向,都需要植入更多國產化基因,加快趕超國際領先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信創是對IT架構的整體革新,從底層架構到云計算、數據存儲服務,從核心系統到外圍產品的替代或升級需求都會出現爆發式增長,意味著眾多參與方將共建金融信創生態圈,從底層技術切入且擁有核心場景優勢的綜合技術類廠商,有望引領生態建設,積極推進更多計算等前沿技術創新探索。
報告指出,未來金融科技要行穩致遠,就必須始終堅持科技為本,制度為基,注重發揮制度對金融科技發展的激勵約束作用。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法律制度、監管規定、行業標準、自律規則等制度安排,加快形成多層次的金融科技制度規則體系。(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魏薇:vivi1257@163.com)(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羅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