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中國數字經濟將延伸至多領域多場景
作者 張欣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數字經濟已經橫縱貫通,成系統推進之勢。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頂層文件部署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穩固,對經濟的整體拉動作用更加顯著。據《2022 中國數字經濟主題報告》統計,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經達到了45.5萬億元,同比增長了16.2%,位居世界第二,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2023年,可以合理展望中國的數字經濟行業將繼續釋放新動能,并呈多元化輻射發展態勢。
(相關資料圖)
疫情催生下的新業態、新模式將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活力因子
在全球疫情蔓延態勢下,以數字化生存需求為牽引的新業態新模式將層出不窮。早在2020年,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印發了《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大力發展共享經濟、數字貿易、零工經濟,支持新零售、在線消費、無接觸配送、互聯網醫療、線上教育、一站式出行、共享員工、遠程辦公、“宅經濟”等新業態。伴隨著疫情后時代公眾生活方式的改變,可以預見以“宅生活”“無接觸”“遠程化”“云共享”等為特征的新業態新模式將加速發展。
數據要素市場生態體系的成熟和完善為中小微企業發展提供契機
繼2020年中央重磅發文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傳統要素并列納入生產要素范疇,提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以來,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等領域的工作一直有序推進。2022年,《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提出二十條政策措施,為中國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初步搭建制度框架,為激活數據要素潛能,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礎。中國各地方、各部門也在數據交易市場建設、構建全國統一的數據要素大市場方面作出了諸多探索。2023年,伴隨著數據流通規則的進一步完善,可以預見數據將被更加合理地使用和流轉,中小微企業將會有更多機會參與到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并借助數據要素規模化紅利提供新的經濟發展動能。
平臺企業常態化監管為數字經濟、平臺企業提供更多發展彈性和空間
平臺經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2020年、2021年平臺經濟的監管重點在“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領域開展。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國家支持平臺企業創新發展”,重點提出“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支持平臺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對于平臺企業而言,意味著在2023年平臺經濟將迎來常態化監管新階段,平臺經濟將進入更加平穩健康發展的新局面。(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孫慶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