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京川)18日早盤,百億豬企正邦科技開盤跌停,發生了什么?
深夜突發
或存退市風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具體來看,正邦科技在17日公告稱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后,18日開盤跌停,報3.7元/股,目前市值為117.8億元。
圖片來源:股吧
對此,有股民在股吧中發帖稱,“這是過年不讓吃肉了”“過年豬肉跌?!薄?/p>
而在正邦科技17日的公告顯示,經公司財務部門測算,預計2022年度期末凈資產為負值。根據相關規定,公司可能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同時,正邦科技已啟動預重整,但能否進入重整程序存在不確定性。
正邦科技還指出,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對公司的重整申請且重整順利實施完畢,將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資產負債結構。
不過,即使法院正式受理重整申請,后續仍然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并被實施破產清算的風險。如果正邦科技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則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同日,正邦科技還公告,收到法院延長預重整期限決定書,決定延長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預重整期間至2023年4月22日。
據了解,此前南昌中院于2022年10月24日作出決定,對正邦科技啟動預重整。1月11日,正邦科技預重整臨時管理人以正邦科技系上市公司,資產較多、情況復雜,且預重整期間涉及春節假期,臨時管理人尚需對正邦科技資產開展詳細調查及梳理等原因,向南昌中院提交延長正邦科技預重整期限的申請。對此,南昌中院認為,正邦科技臨時管理人的申請符合相關規定。
關于正邦科技破產重整進度情況,有投資者曾在互動平臺上提問稱,正邦科技子公司正邦養殖及其9家子公司被裁定實質合并重整,是否意味著前期財務造假?
正邦科技則對此回應稱,9家子公司合并重整的主要原因是基于維護公司整體重整價值、公平清償債權人,整體過程合法合規。
此外,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還顯示,近日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增被執行人信息,執行標的1845萬余元,執行法院為徐州市云龍區人民法院。
圖片來源: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
截至目前,正邦科技已累計被執行超1.5億。
對于正邦科技的“暴雷”,有市場分析稱,是因為其踩錯了豬周期節奏,豬多的時候行業虧錢,行業賺錢時公司縮減產能,陷入惡性循環。自上一輪周期上行末端起,正邦科技不惜加大杠桿舉債擴張,但沒等來豬周期,自己卻深陷債務泥潭。
就正邦科技業績以及公司重組進展等問題,中新經緯18日致電正邦科技董秘辦進行詢問,但截至發稿時電話未能接通。
業績不佳
銷售收入下滑
為何正邦科技會業績不佳?或許可以在其此前披露的產銷數據中一見端倪。
9日晚間,正邦科技披露數據稱,2022年累計銷售生豬844.65萬頭,同比下降43.41%;累計銷售收入89.54億元,同比下降達69.87%。
對此,正邦科技坦言,2022年公司生豬銷售數量及銷售收入同比降幅較大,主要是由于公司出欄規模縮小及生豬出欄價格波動所致。
圖片來源:正邦科技公告
而在在豬價大幅下滑的2022年12月,正邦科技銷售收入也同比降近五成。數據顯示,正邦科技12月份銷售生豬48.71萬頭,環比上升64.67%,同比下降39.51%;銷售收入6.67億元,環比上升29.86%,同比下降48.34%。
中新經緯注意到,受豬價回落等因素影響,五大豬企2022年12月的生豬銷售收入環比普遍下跌。不過,單從2022年1-12月的累計收入來看,多數實現增長。
數據顯示,2022年五大豬企中除正邦科技外,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天邦食品生豬銷售收入均實現同比增長,分別為1197.63億元、410.55億元、269.19億元和87.31億元,同比增59.49%、51.26%、41.02%和1.84%。
而在此之前,從正邦科技披露的三季報來看,正邦科技前三季營業收入133.76億元,同比降66.54%;凈利潤為-76.44億元,同比降6.88%。這也是前三季度五大豬企中,唯一一家陷入虧損的豬企。
彼時,正邦科技曾指出,前9月營收同比大降主要系受生豬行情影響,公司縮減規模,生豬出欄量及飼料銷量減少,收入大幅下降所致。
豬價震蕩
或階段性虧損
正邦科技曾提到,生豬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是整個生豬生產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對任何一家生豬生產者來講都是客觀存在、不可控制的外部風險,對經營業績有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那么,2022年生豬市場價格波動情況究竟如何呢?中新經緯注意到,生豬價格從去年下半年起波動加劇。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生豬(外三元)價格走勢顯示,自去年3月下旬以來,生豬價格就在不斷攀升。至去年10月中旬,生豬價格又較10月上旬環比漲4.5%至27.7元/千克。
但自此之后,生豬價格迅速走低,到12月下旬為16.8元/千克,較兩個月前的高點跌幅近四成。
針對生豬價格的變動,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18日在2022年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表示,在春節前、春節間、春節后豬價低迷時期,要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啟動政府豬肉儲備,與產能調控銜接聯動,著力做好生豬穩產保供和穩價工作。
“綜合判斷,春節前后,生豬出欄不會比去年同期少,加上節后豬肉消費進入淡季,豬價走低的趨勢明顯,生豬養殖可能進入階段性虧損?!?/strong>曾衍德稱,強化以能繁母豬為主的產能調控,穩定環保、貸款、保險等長效性支持政策,保持生豬產能穩定在合理區間,避免生產大起大落。
曾衍德還表示,在春節前、春節間、春節后豬價低迷時期,要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啟動政府豬肉儲備,與產能調控銜接聯動,著力做好生豬穩產保供和穩價工作。
另據國家發改委官方微信號14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組織部分大型生豬屠宰企業召開會議,深入分析生豬市場供需和價格形勢,建議屠宰企業適當增加商業庫存、提振市場需求,促進生豬價格盡快回升至合理區間。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也表示,主要的問題還是需求偏弱。
“對于很多人來講,因疫情原因出于安全考慮,或者說偏謹慎考慮,減少了社交性質的線下活動,導致整個市場對于豬肉的需求量沒有那么多,而豬肉供給相對比較平穩,年底生豬供應量甚至在增加。當供給充足,需求偏弱的時候,豬肉價格肯定會往下走的。” 付一夫稱。
“近期豬價持續下跌至全行業成本線以下,由于當前大豬供應過剩,春節前已無法將過剩供給出清?!敝行沤ㄍ兑仓赋?,春節后大豬價格預計進一步走低,而這或將對標豬價格形成壓制,同時考慮到春節后屬于傳統消費淡季,節后豬價在一段時間內處于成本線以下的概率較大。
而對于后期價格走勢,國元證券則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生豬需求與供給將呈現同步緩慢增長。2023年上半年現貨價格在需求逐漸走強的趨勢下會受到較強的支撐,整體呈現上漲態勢,但上漲幅度空間有限,預期在16元-22元/公斤區間震蕩。(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