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春節消費復蘇呈現區域分化
(資料圖片)
作者 鐘正生 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張德禮平安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
常藝馨平安證券宏觀分析師
2023年春節期間消費相關行業營收有所恢復,消費的亮點在于旅游、餐飲、電影等服務消費,互聯網平臺交易活躍度較高,反應更為靈敏。不過,消費的結構分化較為明顯,或不宜高估其整體的恢復力度。春節消費品類的亮點在于旅游、餐飲等接觸性服務消費;區域的亮點在于中西部人口、旅游大省。
商貿消費方面,春節期間消費相關行業營收有所恢復。據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增值稅發票數據,春節假期全國消費相關行業銷售收入與上年春節假期相比增長12.2%。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11個省、直轄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山東、河南、湖南、江西、河北、安徽、四川、陜西),春節期間重點監測商貿流通企業(零售、餐飲等)營業收入的加權平均增速為7.63%。
分品類看,前期表現偏弱的服務消費恢復更快。國家稅務總局數據表明,春節服務消費同比增長13.5%,較商品消費的同比增速高出3.5個百分點。服務型消費中旅行社及其他服務、民宿消費的反彈力度更強,同比增速分別達1.3倍、74.2%。
圖1 消費企業春節收入增長數據
圖2 春節服務類、食品煙酒類消費收入較快增長
根據我們統計,分區域看,北上、東部地區與中西部省份的分化較大。春節消費區域的亮點在于中西部人口、旅游大省,但北京、上海及東部沿海區域春節期間的消費表現較弱。中西部區域重點監測商貿流通企業營收增速較快;其原因一方面是過去兩年“就地過年”對于這些省份的沖擊相對較大,存在一定的低基數效應;另一方面在于,中西部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弱于東部沿海地區,居民消費的潛在增速水平本身較高。
需要注意的是,稅務總局的增值稅發票往往由更加規范的大中型企業開具,各地區商務廳(局)重點監測的商貿企業也傾向于中大型及連鎖企業,兩個統計口徑都會遺漏小額、高頻次的線下消費,存在一定的樣本偏差。
圖3 春節期間,部分省、市重點監測商貿流通企業(零售、餐飲等)的營收增長
國內旅游方面,根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的統計,2023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對比2020年中秋國慶節至今主要節日的國內旅游人次和收入的恢復率(均和2019年同期相比),2023年春節的兩個恢復率處于較高水平,但和疫情前的水平仍有差距。
圖4 和2019年相比,2023年春節國內旅游出行人次和收入的恢復率在主要節日里處于較高水平
電影票房方面,據國家電影局和燈塔專業版數據統計,2023年春節檔(1月21日-1月27日),全國電影票房收入為67.58億元,同比增長11.89%,和2019年同期相比的恢復率為114.6%。春節檔觀影人次為1.29億,同比增速達13.16%,增速略快于票房收入;電影票(含服務費)均價為52.3元,較2022年同期略有下行。
2023年電影春節檔表現較好,離不開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在活躍線下活動、增加消費場景方面的積極作用。不過,票價穩中有降、影片質量較高、類型較為多元等因素也有其助推作用。
平臺交易方面,平臺企業服務類消費數據亮眼。一是美團數據顯示,2023年生活服務業迎來“開門紅”,春節假期前6天日均消費規模比2019年春節增長66%;其中,全國多人堂食套餐訂單量同比增長53%。二是京東《2023春節假期消費趨勢》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期間生活服務、手機保障服務、家電維修、電池換新和電腦安裝的成交額比2022年春節同期增長分別達302%、296%、83%、57%、53%。
低線城市春節消費表現更強。返鄉過年、電商渠道下沉,拉動低線級市場消費更快增長。一是支付寶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三線及以下城市消費金額同比2022年春節同期漲幅近20%,漲幅超過一二線城市。二是京東銷售情況顯示,近三年低線級市場成交額占比逐年提升,與2021年春節期間相比,2023年4-6線市場成交額占比提升了10%。(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