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白酒產銷下降,企業收入何以增長?
作者 肖竹青 酒類分析師
近年來,中國白酒產銷量雙雙下降。數據顯示,2016-2021年,中國白酒(折65度,商品量)產量呈現下降的趨勢。2022年1-11月,中國規模以上(簡稱規上)企業白酒產量597.3萬千升,同比下降4.7%。白酒銷量也從2016年的高點開始下降,2016年中國規上企業實現白酒銷量1305.71萬千升,根據測算,2021年白酒行業的銷售量為703.43萬千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白酒產銷量下降,有消費市場環境變化、年輕消費者口味變化、限制“三公”消費、“禁酒令”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白酒行業連續多年產銷下降之下,中國白酒行業收入并未隨之下滑。2016-2021年,白酒企業的銷售收入總體上呈現先下降再上升的趨勢。2022年,白酒企業銷售收入增長也比較明顯,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當年1-11月,中國釀酒規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8442.3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9.98%。
白酒行業產銷下滑并未直接帶來企業利潤的下降,或有兩點原因。第一是醬香酒白酒對濃香、清香型白酒的擠壓所致。行業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醬酒產能約70萬千升,約占中國白酒總產量的10%;實現利潤約870億元,約占中國白酒的40%。醬香酒在以約10%占比的行業產能,創造約40%的行業利潤,這讓“賣醬香酒有錢賺,喝醬香酒有面子”越來越成為白酒市場生產、消費中的一種觀念,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醬酒生產,醬酒消費也十分火熱。
第二是品牌分化的因素。在消費升級趨勢下,“茅五洋”分得了更多的市場,老百姓婚喪嫁娶等更多消費場景都更傾向于選擇全國性的名酒,疊加“茅五洋”渠道下沉對區域酒廠形成擠壓,整個白酒市場份額都在向強勢的頭部品牌集中,頭部酒企也有更強的盈利能力。白酒行業的趨勢是“強者恒強”,強勢品牌依托自己強勢的市場定位,可以不斷通過“小步慢跑”的漲價方式,在收入增長的同時取得更多的渠道、資金;而弱勢品牌,因為有不良性的社會庫存而不敢輕易漲價,因此在渠道、毛利方面占據劣勢。
那么,白酒企業應當如何認識當前的變化,在激烈競爭中更好地生存?筆者認為,首先要認識到未來白酒行業K型的增長態勢。K型分化一方面代表高端白酒的進一步擴容,消費升級和商務交流頻次的增長,帶動高端白酒業績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過去三年間疫情對一些行業的沖擊和老百姓消費習慣的改變,中低端白酒的市場萎縮成為明顯的趨勢。認識到白酒行業的K型分化,并從中找到產品開發、銷售策略的方向是白酒企業發展的重點。
其次,注重營銷和品牌的重要性。當今中高端白酒渠道結構發生改變。過去是依賴渠道大商、餐飲酒店渠道支撐發展,現在中高端白酒主要銷售路徑是“喝酒大戶”和企業家等消費者意見領袖引領的圈層互動營銷。此外,還有一些創新的營銷方式,比如中高端酒企通過詩酒大會、酒主題大講堂等,賦予酒文化符號與內涵,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它們圍繞著中高端、高凈值人群尋找精神上的關聯點,可以積累品牌美譽度和忠誠度。
再次,對于白酒品牌宣傳的方式也要進行改變。中國白酒品牌傳播主要陣地正在從電視大屏幕轉移到手機小屏幕,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多來自熟人和各個圈層的信息交流、體驗分享,這也對酒廠品牌傳播和美譽度提升提出新的要求。(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張芷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