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康縣:“小菌菇”做成富民大產業
通訊員陳佳
初秋時節,俯瞰康縣大地,只見一座座標準化食用菌大棚錯落有致分布在山間,一塊塊食用菌種植基地縱橫交錯,菌農正在田間勞作,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田園畫卷鋪展開來。
(資料圖)
走進康縣長壩鎮福壩農業產業科技示范園,只見黑黝黝、肥嘟嘟的黑木耳競相“綻放”,潔白如玉的秀珍菇從一朵朵菌棒的小孔里“撐”出來,還有黃燦燦的金耳,朵大肉厚的靈芝、肥嘟嘟的黃縱菌等各類菌種都已到收獲的季節,農戶們正忙碌地穿梭其間采摘菌類。
綠水青山掩映下的康縣食用菌種植示范基地。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陳佳攝
“后天發力”做足“先天優勢”
作為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食用菌種植具有“短平快”的特點,是康縣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康縣堅持走科技興農、綠色發展之路,積極與省科技廳專家團隊合作,在專家團隊的精心指導下,康縣食用菌產業向特色化、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成為當地促進群眾就業增收的有效抓手。
“食用菌產業是我們鎮的優勢主導產業,2023年全鎮發展袋料木耳基地29處,袋料木耳、香菇菌袋累計投放400多萬袋,預計收獲成品黑木耳等食用菌共計50萬斤,產值達1500多萬元。”康縣碾壩鎮黨委書記熊濤說。
截至目前,康縣食用菌總量達1269萬袋,椴木食用菌10萬架以上,食用菌總產量達642.9萬公斤,產值約2.15億元,新建60畝食用菌生產大棚,產業化種植菌類24類130個品種。其中,“康縣黑木耳”品牌產品以質量好、優品質和暢銷度更是進入了“中國農產品區域品牌價值100強”名單,品牌估值達0.38億元。
康縣食用菌衍生產品展示。新甘肅·甘肅農民報通訊員陳佳攝
“三產融合”做足品牌文章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食用菌產業是康縣實現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站在新的歷史發展起點上,如何推動食用菌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如何讓食用菌產業一步步從“低小散”走向“高精尖”,從“脫貧產業”走向“富民恒業”?
康縣按照做優做強特色食用菌、做特做精珍稀食用菌、做好做大食用菌全產業鏈發展的工作思路,積極搭建產學研平臺,打好科技成果轉化供給、需求、服務、保障“組合拳”,著力強化品牌打造、機制構建、要素保障和綜合效益,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全產業鏈食用菌產業發展體系。
截至目前,康縣共有康元、金強、康垚等食用菌品牌5個,涵蓋木耳、金耳、天麻、香菇、羊肚菌等食用菌系列產品12個,康元生物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已成功轉化靈芝袍子油膠囊、蛹蟲草粉片、菌苷肽口服液、濃縮猴頭菇片等科研成果,以天麻研發為主的食藥用菌項目正在強力推進中。
采摘食用菌、參觀展示館、品嘗特色宴、購買食用菌產品……今年,長壩鎮福壩村農業產業科技園不僅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旅游,而且成為了福壩村旅游的新亮點。
“我們在大力發展食用菌提取產品、凍干食品、調味品等加工業,推動食用菌產業向深加工轉變的基礎上,推動采摘、餐飲休閑、文化旅游等多業態融合發展,全力推動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逐步培育起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食用菌產業鏈。”康縣食用菌中心副主任王和飛告訴筆者。
同時,康縣把食用菌特色餐飲和文化旅游融入城鄉發展規劃中,打造了一批如天麻小鎮、木耳小鎮等以食用菌生態觀光、采摘體驗和飲食文化為主題的精品旅游線路,開發了“天麻宴”“菌菇宴”等特色餐飲,并通過食用菌企業電商平臺、農產品電子商務中心(站),不斷加大食用菌生態觀光、采摘體驗、飲食文化為主題的文旅產業培育力度,推動食用菌產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2022年,康縣實現旅游收入9.6億元,食用菌綜合產值達2.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