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報大幕落下,按申萬證券行業分類,50家上市券商多數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上半年共有10家上市券商總營收過百億,歸母凈利潤超過30億的共12家,均與去年同期持平。
10家上市券商總營收過百億
從排名方面來看,中信證券在營收和歸母凈利方面均霸榜第一,穩坐“券商一哥”位子。
(資料圖)
不過跟去年同期相比,中信證券營收降約一成。具體來看,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收315億元,同比減少9.7%;歸母凈利潤113.06億元,同比增長0.98%。
分業務條線看,中信證券僅有證券承銷業務營收實現11.38%的正增長,其余條線均為負增長。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為其他業務,營收同比下滑37.22%。
其他營收百億俱樂部成員依次為華泰證券、國泰君安、中國銀河、海通證券、中信建投、廣發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宏源和招商證券。
從排名看,華泰證券從去年同期的第四升至第二名,海通證券則由第九躍升到第五名。
歸母凈利潤方面,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中國銀河、招商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財富、海通證券、申萬宏源。
其中,中信證券是唯一錄得凈利過百億的券商,華泰證券和國泰君安凈利潤均超過50億元,中國銀河、招商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財富凈利潤超40億元,海通證券和申萬宏源凈利均錄得超30億元。另外,國信證券和中金公司報告期內凈利潤也錄得30億元以上。
此外,東方證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達19.01億元,同比大漲193.72%,排名顯著提升。
錦龍股份上半年凈利虧損逾億
錦龍股份是上半年券商板塊唯一凈利潤虧損的一家。
具體來看,錦龍股份上半年實現營收1.53億元,同比增長1231.57%;歸母凈利潤虧損1.52億元,較上年同期收窄31.80%。
據錦龍股份半年報,公司主要經營業務為證券公司業務,持有中山證券67.78%股權,持有東莞證券40%股份。
其中,控股子公司中山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67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虧損2466.92萬元;參股公司東莞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0.85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53億元。
對此,錦龍股份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山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實現由負轉正,但主要業務中債券承銷業務受相關行業調控政策影響較大,收入尚未完全恢復,受上述因素影響,公司和中山證券上半年出現虧損,但虧損額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收窄。
“船小好調頭” 中小券商業績增速高企
中證協按照母公司口徑統計了證券業今年上半年發展情況。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證券業實現營業收入2245億元、凈利潤850億元,同比分別上升9%和5%。對比來看,不少中小券商業績增速高企。
從歸母凈利潤增速看,天風證券以超9倍增速位列第一。
具體來看,天風證券上半年實現營收21.6億元,同比增長91.12%,其中,自營業務收入13.45億元,同比增加787.42%。隨著自營業務回暖助攻,天風證券上半年歸母凈利潤在去年同期低基數的情況下大增超9倍,達到5.52億元。
此外,太平洋凈利潤增速超3倍;增速超2倍的有3家,分別是湘財股份、國盛金控、中原證券;凈利增速超1倍的有4家,分別是長城證券、東北證券、西南證券和哈投股份。其中,哈投股份、湘財股份、中原證券、國盛金控、太平洋均系扭虧為盈。
政策利好頻出,板塊或迎業績估值雙升?
近期,監管部門密集出臺多項利好資本市場的政策,如證券交易印花稅減半、規范減持新規等。
開源證券研報稱,證監會對資本市場投資端、資產端、交易端均有舉措落地,部分政策表述超預期,市場對券商擴表政策預期不足。標本兼治立足長遠,加強跨部委溝通協同下,未來在引入中長期資金方面或有更多舉措落地。券商業務全面受益,繼續看好券商板塊機會。
太平洋證券認為,印花稅減半疊加監管部門一攬子維穩市場、改善供需的政策安排,券商股有望再次延續上行,反映出較高的股價彈性,且具有一定持續性。目前券商板塊估值及機構持倉均處于低位,券商板塊PB估值具備一定安全邊際,疊加頻出的利好政策信號以及市場風險偏好的正反饋催化板塊的彈性及修復空間,券商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以及“行情風向標”,預計資本市場投資端、融資端和交易端政策改革有望推動中長期穩定資金入市,券商板塊有望迎來估值和業績的“雙升”。(中新經緯APP)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