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由中國新聞社旗下財經媒體中新經緯主辦的第十一屆財經中國V論壇暨新城投高質量發展峰會在北京舉行。在圓桌論壇環節,多位業界大咖圍繞“新經濟、新城投、新未來”主題進行交流。
圓桌論壇現場 中新經緯 攝
共謀新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河北省衡水市建設投資集團董事長宋鴻杰介紹稱,衡水建投集團體量在200多億的規模,正處于發展期。
“今年我們又謀劃了一個大項目,就是雄商高鐵南站片區的建設,政府設計80多億的投資。”宋鴻杰表示,現在公司也在通過申請專項債,政策銀行貸款,同央企成立合伙人,同商業銀行的溝通合作去解決。
會上,邯鄲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杜獻偉也做了業務交流。
據介紹,邯鄲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在2022年9月掛牌成立,是在原邯鄲市水投集團,加上供水公司、排水公司的基礎上成立的一家平臺公司。
杜獻偉表示,從經營狀況來講,公司圍繞著水形成了橫向和縱向全產業鏈。縱向產業鏈涵蓋水源、水流通、水供應、水治理甚至中水回用等方面;橫向產業鏈是從用水的策劃、設計、施工、運營一體化。除了水的主業外,公司還有房地產、生態、科技等板塊。
盡管該水務集團成立不久,目前也面臨著先做大還是先做強的抉擇。杜獻偉表示,把資產擴大意味著可能要裝一部分無收益的資產,或者是非經營性資產。這種資產可能要降低公司的利潤。如果公司僅僅是做強,在體量上可能要落后。
對公司未來的發展定位,杜獻偉談到,一定要把主業做強,包括設計、施工、供水、排水等,隨后要盤活現存的水資產,從水源開始,包括渠道,以及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等,還要在該產業鏈上再設計一個新增長點。
適應新格局
中國財政學會理事、中央財經大學政府預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認為,城投的所有問題都歸結為資本資產問題。
他表示,項目從前期準備、立項、建設,到未來的維護運營,周期可能涉及未來十年、二十年或更長時間。如果配套資金和投資者來源分散在很多部門管理,采取碎片化的體制,不從資本資產整體生命周期統一考慮,很多問題難以解決。
對解決城投問題、資本資產問題,王雍君提出:第一,恢復資本預算體制,凡是基礎設施和資本資產供應良好的國家都有健全的資本預算框架;第二,建設定價體系,資本資產本身要有一套價格,從資本市場去形成;第三,三套考核評價指標,其中包括資本指標、資產指標、產出指標。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金融交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黃希韋表示,城投債在信用邏輯下和地方經濟發展是分不開的,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她提到,城投債風險是存在的,但要管控好風險,同時要對城投債保有信心。
對城投公司未來發展,黃希韋建議,多研究中央政策和各個地區好的做法,去創新融資工具,在研究中發掘新的思路;和各個融資機構,無論走資產證券化還是銀行途徑,要做到有理、有節、有力、有成。
本次峰會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中新經緯研究院提供智庫支持,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周刊、國是直通車提供特別支持,國鑫時代發展有限公司、財達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別是本次峰會的戰略合作單位、協辦單位。(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