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大擴產持續,產業中游光伏玻璃或將面臨產能過剩風險。
6月2日,光伏玻璃龍頭福萊特(601865.SH)又拋出重磅,擬募資60億元再擴產。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福萊特幾乎是年年募資擴產。2019年,公司IPO募資2億元擴產,2020年、2021年,可轉債及定增分別募資14.50億元、25億元。今年5月,40億元可轉債募資剛剛落地。如果本次60億元定增順利完成,短短四年,公司將完成5次募資,合計達141.50億元。2018年底,公司上市前夕,總資產為69.54億元。
截至2021年底,福萊特光伏玻璃產能為1.22萬噸/天,略高于港股公司信義玻璃。公司預計,今年底產能將達到2萬噸/天左右。
近年來,行業掀起了擴產競賽,福萊特、信義玻璃、南玻集團、旗濱集團、海螺水泥、藍思科技等均在擴產。業內人士分析稱,如果這些產能全部投產,行業將面臨較為嚴重的產能過剩風險。屆時,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
今年一季度,光伏玻璃價格下跌,福萊特的利潤同比幾乎腰斬。
四年或募資142億擴產
福萊特繼續在擴產路上狂奔。
端午節前夕,福萊特披露新一輪募資預案。公司擬向不超過35名投資者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5.09億股、募資不超過60億元,所募資金用于三個項目,即年產195萬噸新能源裝備用高透面板制造項目、年產150萬噸新能源裝備用超薄超高透面板制造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擬分別使用募資19.30億元、22.70億元、18億元。
據披露,年產195萬噸新能源裝備用高透面板制造項目有兩個子項目,即年產75萬噸新能源裝備用高透面板制造項目、年產120萬噸光伏組件蓋板玻璃項目,計劃總投資43.49億元。年產150萬噸新能源裝備用超薄超高透面板制造項目總投資37.53億元。年產195萬噸新能源裝備用高透面板制造項目,年產150萬噸新能源裝備用超薄超高透面板制造項目將分別新建5條、4條窯爐熔化能力均為1200噸/天的光伏玻璃生產線,項目建設期均為18個月,建成投產后6個月達產。兩個項目實施地點均在安徽省鳳陽縣鳳寧產業園區。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這是2019年上市以來,福萊特籌劃的第五次募資擴產。
2019年,福萊特IPO上市募資2億元,用于年產90萬噸光伏組件蓋板玻璃項目、年產10萬噸在線Low-E鍍膜玻璃項目建設。
2020年5月,公司發行規模為14.50億元可轉債,14.50億元募資用于年產75萬噸光伏組件蓋板玻璃項目。
2021年1月20日,福萊特實施定增,成功募資25億元,投向年產75萬噸光伏組件蓋板玻璃二期項目、年產4200萬平方光伏背板玻璃項目,另外將7.50億元募資補充流動資金。
今年5月18日,福萊特再度發行可轉債,募資40億元。這一次,40億元用于年產75萬噸太陽能裝備用超薄超高透面板制造項目、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項目、年產1500萬平方米太陽能光伏超白玻璃技術改造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綜上,上述已經完成的四次募資,增發、可轉債交替實施,所募資金大部分資金用于擴產。如果本次募資順利完成,公司將完成五次股權融資,合計達141.50億元,目的均為擴產。
四年五次募資擴產,福萊特的擴產步伐足夠快了。
其實,福萊特的擴產行動還不止這些。今年3月,福萊特還曾宣布,擬投資60億元在江蘇南通新建6條光伏玻璃生產線,總產能7200噸/天。4月1日,公司再度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安徽福萊特擬投資建設4座日熔化量1200噸光伏組件玻璃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約38億元。
當然,福萊特的擴產,是順應光伏產業發展趨勢而不斷升級。
光伏玻璃是光伏組件的上游原材料,其強度、透光率等直接決定了光伏組件的壽命和發電效率。伴隨著平價上網后產業鏈環節的倒逼機制,光伏行業開啟新一輪的降本增效,新技術應用呈現超預期的發展態勢。以光伏組件為例,大尺寸的182mm硅片和210mm硅片因具有提升組件的功率和轉換效率,攤薄單位系統成本等優點,呈快速發展趨勢,根據光伏行業協會預測,大尺寸的182mm硅片和210mm硅片2022年市場占比將達75%。隨著國內外光伏組件廠商紛紛開始使用大尺寸硅片,對于封裝的光伏玻璃也已經不再滿足于原來的小尺寸。因此,福萊特在不斷擴產中升級。
福萊特的三大生產基地分別位于安徽鳳陽、浙江嘉興,越南海防市,截至2021年底,公司擁有1.22萬噸日熔量的光伏玻璃生產線,較信義玻璃的1.2萬噸/天并無明顯領先優勢。公司預計,今年底的產能將達到2萬噸/天。
行業瘋狂擴產警惕產能過剩風險
不只是福萊特在擴產,行業均在擴產。
福萊特的主要產品包括光伏玻璃、工程玻璃、家具玻璃等,其中光伏玻璃為公司主營業務。2021年,公司光伏玻璃業務約占總營收的81.73%。
目前,光伏玻璃市場呈現為雙寡頭局面。除了福萊特,另一家為信義玻璃,其光伏玻璃產能為1.2萬噸/天。信義玻璃也在大舉擴產,其在2021年報中重申其產能擴張計劃,計劃在今年新增8條日熔量各為1000噸的光伏玻璃生產線(4條位于江蘇省張家港,4條位于安徽省蕪湖)。
光伏玻璃企業大擴產,與相關政策調整有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下,光伏、風電大型基地建設加快步伐,光伏玻璃限產能政策的調整,光伏玻璃作為光伏組件的必備輔材,也隨著不斷加速擴產,行業掀起了一輪擴產競賽。
除了龍頭福萊特、信義玻璃外,業內外企業紛紛加入光伏玻璃擴產大潮中。
今年4月,旗濱集團公告,擬在云南省昭通市投資約51.8億元,新建4條1200噸/天的光伏玻璃生產線。目前,公司擁有超白浮法的光伏玻璃生產線1條(1000噸/日),在湖南郴州、福建東山、浙江寧波新建5條各1200噸/日的光伏高透材料生產線,郴州的1條1200噸/日光伏玻璃生產線已完成建設。
南玻集團也宣布,規劃建設5條1200噸/天的光伏玻璃產能,計劃于2022年點火投產。
手機配件生產商藍思科技曾于去年12月宣布,與中國建材集團全資子公司凱盛集團合作,加快光伏玻璃項目的資源選建、窯爐建設、技術加工的全產業鏈布局落地。此前,公司設立湖南藍思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光伏玻璃產品、光伏設備及元器件、光伏發電項目等業務。
水泥制造龍頭海螺水泥也曾于去年與安徽省鳳陽縣政府簽約,規劃投資項目包括石英巖礦山和深加工、光伏玻璃生產、光伏組件、太陽能發電等。
行業內快馬加鞭式擴產,行業外加速涌進,光伏玻璃行業產能過剩難以避免。
券商研報指出,由于行業景氣度提升以及光伏玻璃限產能政策的調整,許多企業加速產線布局。今年上半年,預計有27條新增產線點火,新增產能共計25530噸/天。今年下半年,預計有35條產線點火,新增產能共計36850噸/天。若全部產線按期投產,產能將嚴重過剩。隨著產能的釋放,2022年-2023年,行業將進入價格競爭階段,擁有成本優勢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福萊特本次定增募資的60億元項目,公司預計將實現年均營業收入78.85億元、凈利潤9.24億元。
對比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87.13億元、凈利潤21.20億元,新的項目盈利能力明顯下降。
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價格戰引發的將是產品降價。其實,福萊特已經感到了經營壓力。
今年一季度,福萊特實現營業收入35.09億元,同比增長70.61%,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為4.37億元、4.20億元,同比下降幅度為47.88%、49.48%。(記者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