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一再義正詞嚴地聲明,但海天味業(603288.SH)“雙標”風波仍未平息,而一向低調,悶聲發財的海天掌門人龐康也被推上風口浪尖。
近日,針對海天味業醬油產品被指“??怂箍萍际称?rdquo;,海天味業連發兩份聲明,稱“所有產品都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產”“用食品添加劑來誤導消費者認為中國食品比外國食品差,要么是不明真相,要么是別有用心”。
然而,對于海天味業的聲明,市場似乎并未買賬。為什么存在中外雙重標準?為什么出口的醬油沒有添加劑?這些問題在海天味業的官方聲明中找不到答案。而面對這些質疑,龐康本人同樣失聲,截至目前尚未做出正面回應。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作為國內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的產品已經出口至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4年上市至2020年,公司實現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年均增速超過20%,展現出妥妥地大白馬形象。
不過,2021年開始,海天味業經營業績大幅失速,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速降至4.18%,今年上半年僅為1.21%。這是公司史上最慢增速,這也意味著龐康推動的產品多元化戰略并未見效。
這顯然不是低調多年的龐康想看到的,當業績滑坡遇上此次“雙標”風波,無疑是雪上加霜。
二級市場上,海天味業的表現也較為糟糕。去年初以來,公司市值蒸發了約3300億元。曾經賣醬油的市值超過賣石油的神話,也宣告破滅。
深陷“內外雙標”質疑
海天味業的醬油產品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廣泛的質疑。
“海克斯科技”本是網絡游戲中魔法與科技混合的頂尖技術,被網友引申表達食品添加劑的“強大功效”。近期,海天醬油被眾多短視頻賬號曝光是“??怂箍萍际称?rdquo;。
與此相關的是,有平臺曬出在國外購買的海天醬油與國內醬油的標準不一樣,從美國、日本等超市購買的海天醬油,配料除了水、大豆、食鹽、砂糖等天然物質外,并無化學類食品添加劑,這與國內銷售的產品形成巨大反差。而在國內購買的海天醬油添加了增鮮劑、防腐劑等。于是,境內外銷售的醬油“雙標”質疑頓起。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國內商超購買的海天金標生抽的配料表顯示,除了水、大豆等,主要添加劑為谷氨酸鈉、5'-呈味核苷酸二鈉、5'-肌苷酸二鈉、苯甲酸鈉、三氯蔗糖,這與大部分網友曬出的海天醬油配料基本一致。前述5種添加劑中,前3種為增味劑,苯甲酸鈉為防腐劑,三氯蔗糖為甜味劑。
針對網絡輿論,海天味業連發兩份嚴正聲明。第一份聲明,海天味業稱,部分短視頻賬號利用大眾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制造焦慮與恐慌,在網上制造并且散播謠言。
公司聲明,海天所有產品及食品添加劑的使用都符合中國標準法規要求。公司已委派專業律師團隊調查取證,追究惡意造謠者、傳播者的法律責任。
在這份聲明中,公司并未正面回應“中外雙標”的質疑。
至于海天味業引用行業標準,市場質疑,作為行業龍頭老大,海天醬油原本就是行業部分標準制定者,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
10月5日,海天味業發布第二份聲明,否認公司產品采取“雙標”,并表示,用食品添加劑來誤導消費者認為中國食品比外國食品差,要么是不明真相,要么是別有用心。
與此同時,中國調味品協會也發布聲明稱,關于海天醬油等產品國內外“雙標”的傳言在網上瘋傳,對中國調味品的生產和市場造成了不良影響。協會支持因輿情受到影響的調味品企業依法維權,追究網絡造謠者的法律責任。
盡管海天味業連發兩份聲明強勢回應質疑,仍然未能平息爭議。為什么存在中外雙重標準?為什么出口的醬油沒有添加劑?這些問題在海天味業的官方聲明中找不到答案。而面對這些質疑,作為掌門人的龐康本人同樣失聲,截至目前尚未做出正面回應。
營收增速首次降至個位數
飽受質疑之時,海天味業的核心產品醬油銷售確已現疲態。
醬油是海天味業的起家產品,也是公司的核心產品。近幾年,醬油產品貢獻的收入占海天味業營業收入的比重均超過50%。今年上半年,醬油產品收入為74.93億元,占比為59.05%,去年同期為70.16億元,占比為59.73%。
但是,近年來醬油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速不斷下降。2018年至2021年,海天味業的醬油收入同比增速從15%下降至8%,今年上半年則為6.81%,進一步下降。
當然,基數增大也有一定因素,但增速持續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
核心產品醬油銷售收入增速放緩,帶動海天味業的營業收入增速放緩。2021年,公司營業收入250.04億元,同比增速為9.71%,史上首次降至個位數。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為135.32億元,同比增長9.73%。
與之對應的是,2021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為66.71億元、33.9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18%、1.2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為64.30億元、32.93億元,同比增長4.09%、1.32%。
海天味業于2014年登陸A股市場,2014年至2020年,公司實現了營業收入、凈利潤持續兩位數雙增長,其中凈利潤、扣非凈利潤的年均增速超過20%。
顯然,2021年及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大幅失速。
或許,海天味業也已經意識到醬油產品的增長瓶頸,開啟產品多元化戰略。目前,在調味醬領域,除了醬油,公司還有黃豆醬、香菇醬、辣椒醬等產品,且發展不錯,已經成為其第三大產品收入。而其第二大產品為蠔油,年銷售收入在45億元左右,表現也較穩定。
此外,公司還進入了腐乳、醋和芝麻油領域。2020年,公司宣布入局火鍋底料市場,相繼推出9款火鍋底料產品。當年還推出了“雪里糖”品牌的白砂糖產品。
對于上述雜亂無章的跨界,海天味業曾回應稱,受疫情影響,為了滿足消費者一站式采購需求,公司在產品方向上適當的向米面糧油等多個領域延展,主業仍然是調味品。
綜上,雖然積極推進產品多元化戰略,但海天味業的凈利增速仍然大幅放緩,這表明危機已經來臨。
在最新的業績說明會上,龐康表示,從全年的目標來看,目前確實面臨非常大的壓力。
龐康說這段話的時候,海天味業的“雙標門”尚未發生。經歷了這次“風波”之后,消費者對調味品現狀更加了解,海天味業能否完成目標恐壓力更大。
此外,在醬油領域,除千禾味業、中炬高新在努力擴產外,資本也在“入侵”。最為典型的就是恒順醋業,盡管其深耕醋業,但也進入了醬油領域。同時,知名企業金龍魚也殺進醬油市場奪食。
在市場人士看來,本次“雙標”風波,海天味業拙劣的應對措施,較大地打擊了消費者信心,疊加業績的下滑,無疑是雪上加霜。
二級市場上,海天味業曾經備受資金追捧。如果以后復權價來計算,上市初期,公司股價在60元/股左右,到2021年1月8日,股價最高達965.87元/股,累計漲幅達接近16倍。然而,去年初以來,股價一路下跌,到今年9月30日,股價跌至537.63元/股,累計跌幅超過40%。
與股價相關的市值,去年初以來,市值從巔峰時刻的超7100億縮水至目前的3800億,最高蒸發了約3300億。(記者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