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成又在推動億緯鋰能(300014.SZ)大規模擴產,一出手就是百億元。
近期,億緯鋰能一口氣祭出三個動作,圍繞產業布局展開投資、增資、收購,涉及的資金合計達116.84億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今年以來,億緯鋰能擴產動作明顯加快。今年上半年,公司相繼宣布在湖北荊門、四川成都、云南玉溪及曲靖等地進行項目投建,擴充產能。算上剛剛宣布的投資等,公司年內投資已超500億元,產能規劃近300GWh。
近年來,億緯鋰能積極實施股權再融資。2019年、2020年,公司相繼實施定增合計募資50億元,目前,公司正在推進新一輪定增,擬募資90億元。
趕上了好時代,疊加億緯鋰能技術、規模及產業布局優勢,近年來,億緯鋰能經營業績實現了高速增長。2021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凈利潤)分別為169億元、29.06億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逾11倍、18倍。
不過,今年上半年,受上游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億緯鋰能營收倍增,凈利反而下降。二級市場上,億緯鋰能股價表現萎靡,截至10月12日,其市值較年初蒸發了近500億元。
規劃產能約為300GWh
國慶長假之前,億緯鋰能官宣,繼續大規模擴產。
根據公告,億緯鋰能擬與沈陽市政府、沈陽經開區管委會簽署協議,對億緯鋰能在沈陽經開區管委會范圍內投資建設“億緯鋰能儲能與動力電池項目”相關事宜進行約定。億緯鋰能設立的項目公司注冊資本為1億元,項目主要產品為儲能與動力電池,規劃產能40GWh,預計總投資100億元,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投資5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40億元),建設20GWh儲能與動力電池智能制造工廠及配套設施。項目計劃總用地面積約1290畝,其中一期用地約620畝。
對于本次投資,億緯鋰能稱,有利于各方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和優勢,更好抓住動力儲能電池的市場機遇,進一步擴大產能規模,優化產業結構,推動公司在鋰離子動力電池市場的發展,提升公司在新能源行業的影響力和綜合競爭力。
同在9月27日晚間,億緯鋰能還發了兩份公告。其一,公司擬以8億元價格收購駿華新能源持有的福瑞鋰業20%股權。福瑞鋰業及其控股子公司已有年產2.5萬噸碳酸鋰的產能和1萬噸氫氧化鋰的產能,在建年產3萬噸碳酸鋰項目。公司稱,本次收購,有利于持續完善上游電池原材料產業鏈布局,提升供應鏈穩定性。
其二,公司擬與貝特瑞及其子公司貝特瑞(四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簽訂《關于貝特瑞(四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之增資合同書》,雙方計劃在四川省宜賓市屏山縣屏山鎮宋家壩產業園區合資建設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預計在2024年6月前形成年產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一體化產能。本次增資,億緯鋰能擬出資8.84億元,獲得標的公司40%股權。
同時宣告三個動作,投資建設、收購、增資,合計投資達116.84億元,億緯鋰能在產業布局方面的動作不算小。
大約是2015年,億緯鋰能正式切入動力電池領域。2015—2020年,億緯鋰能通過定增方式累計募資55.31億元用于鋰離子電池項目建設。至2021年11月末,公司累計投入資金86.11億元,建成28.5GWh動力儲能電池產能。
今年以來,億緯鋰能擴產步伐加快。今年2月,億緯鋰能子公司湖北億緯動力擬分別在荊門高新區投資建設20GWh方形磷酸鐵鋰電池生產線、48GWh動力儲能電池生產線以及及輔助設施項目,投資項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約為126億元。此前,億緯鋰能曾公告稱,擬在荊門市掇刀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5.21億元,征地約3000畝,建設年產152.61GWh的荊門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項目。
今年4月,億緯鋰能公告稱,擬在成都市龍泉驛區投資200億元建設年產50GWh動力儲能電池生產基地,其中,一期項目計劃投資100億元,擬新增20GWh動力儲能電池產能。5月、6月,億緯鋰能又先后公告稱,擬分別在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龍泉片區、曲靖經開區管委會區域內投資建設動力儲能電池項目,兩項目計劃投資金額各為30億元,建設產能均為10GWh。
綜上,僅根據上述公開信息,年內,億緯鋰能宣布擴產(含增資、收購)的投資金額就達到502.84億元,建設的產能為138GWh。
此外,公司正在籌劃定增,擬募資90億元,建設“乘用車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HBF16GWh乘用車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項目總投資85億元,擬使用募資60億元。
今年6月,億緯鋰能還曾公告稱,子公司武漢億緯儲能有限公司擬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億緯鋰能儲能總部及儲能技術研究院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
如果加上這些,年內,億緯鋰能官宣的投資約為618億元。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總資產為615.44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億緯鋰能的產能規劃在300GWh左右。
行業內卷需警惕產能過剩
億緯鋰能大舉擴產的背后,是行業較為內卷。
近年來,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興起,新能源電池需求大增。在此背景下,資本蜂擁而入,行業大舉擴產。
公開信息顯示,行業龍頭寧德時代在2020年7月及今年6月相繼完成了定增,先后募資197億元、450億元,合計達647億元。LG新能源在去年11月及今年1月相繼實施再融資,先后募資673億元、87億元,合計為760億元。
除了頭部企業,與億緯鋰能同處第二陣營的欣旺達也在大規模擴產。近期,欣旺達接連推出兩個百億級別動力電池投資項目,規劃產能合計約80GWh,項目投資額總計達333億元。
此外,即將在H股掛牌的中創新航擬募資101.02億港元—135.58億港元,其中超80億港元要用于多地合計95GWh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生產線建設。
億緯鋰能稱,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鋰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將不斷加強研發能力,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特色鮮明的產品和技術,補充優質產能,持續向社會提供高可靠性的鋰電池,逐步實現“消費類鋰電池全球領先,動力儲能鋰離子電池進入全球第一陣營”的戰略目標。
在正在推進的定增預案中,億緯鋰能稱,作為國內外極少數擁有動力儲能鋰離子電池全面技術路線的領先企業,公司產品市場需求旺盛,產能趨于飽和。
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爆引爆了電池產業,在全球資本蜂擁這一產業浪潮之后,產業過剩不可避免。隨之而來的是,行業競爭激烈,缺乏技術、成本優勢的尾部企業將被出局。
在上游原材料漲價的背景下,億緯鋰能經營業績承壓。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億緯鋰能營業收入約149.26億元,同比增加127.54%。其中,動力電池業務營業收入達102.62億元,占總營收近七成,同比大增163.76%;消費電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6.2億元,同比增長73.08%。公司實現的凈利潤約13.59億元,同比減少9.08%,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下稱扣非凈利潤)為11.94億元,同比下降16.22%。
分季度看,今年一、二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7.34億元、81.92億元,同比增長127.69%、127.42%,均為倍增,對應的凈利潤為5.21億元、8.3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9.43%、1.18%;扣非凈利潤為4.35億元、7.59億元,同比下降29.22%、6.37%,但環比止降回升。
毛利率方面,今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為14.96%,較去年同期的27.91%下降10.34個百分點,凈利率為8.45%,同比下降16.55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億緯鋰能是國內率先掌握三元大圓柱電池技術的廠商之一,在國內率先完成了46系列等三元高比能大圓柱電池產品的布局,有望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凈利潤與營業收入背道而馳,二級市場反映直接。年初以來,億緯鋰能的股價從118.18元/股跌至9月30日的84.60元/股,跌幅為28.41%,接近三成。對應的市值,蒸發了約638億元。
近兩日交易日,億緯鋰能股價大幅回升,10月12日,收盤價為93.13元/股,對應的市值也較年初蒸發了約476億元。(記者明鴻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