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產燃油車、只產新能源車,王傳福的公開挑戰成功了。
10月17日晚間,比亞迪(002594.SZ)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預計盈利超90億元,同比增幅接近3倍。其中,三季度單季,公司預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超過50.71億元,較去年同期最高增長約10倍。
經營業績爆發的背后,是比亞迪新能源車的熱銷。今年前九個月,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超118萬輛,超過特斯拉約28萬輛,穩居“全球銷冠”寶座。其中,9月單月,銷量超20萬輛,刷新了紀錄。
其實,今年以來,比亞迪面臨著諸多挑戰,包括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原材料漲價、疫情多地散發等,此外,上游碳酸鋰價格高位運行,傳導至下游汽車生產企業。包括比亞迪在內的車企,通過連續提價,成功實現了成本傳導。
比亞迪的業績爆發,也與其多領域綜合協同形成的優勢有關,這一模式可有效降低成本,擺脫供應鏈依賴。
大逆襲前三季度扣非凈利猛增8倍
比亞迪取得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經營業績,這一份成績單足夠驚人。
根據最新業績預告,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預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1億元—9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6.57億元—70.57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272.48%—288.85%;預計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81億元—8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72.14億元—79.14億元,同比增長幅度為813.80%—892.77%。
在去年同期業績不低的情況下,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超8倍,如此增速堪稱是坐火箭。
毫無疑問,這是比亞迪迄今為止取得的最為靚麗的業績。
比亞迪2011年6月30日登陸A股市場至今已有12年。上市以來,其經營業績曾出現過多次波動,2011年至2021年的11個年度,凈利潤最高出現在2016年,為50.52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凈利潤比過去三年(2019年至2021年)之和還要高,扣非凈利潤超過此前五年之和(2017年至2021年)。
前三季度暴增,三季度貢獻最大。三季度,比亞迪預計實現凈利潤55.05億元—59.0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70億元增長333.60%—365.11%;預計扣非凈利潤為50.71億元—57.7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5.18億元增長879.37%—1014.57%,最高增速超過10倍,這也是公司前所未有過的。
從單季度業績看,今年一、二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68.25億元、837.82億元,同比增長63.02%、67.92%。對應的凈利潤為8.08億元、27.87億元,同比增長240.59%、197.67%;扣非凈利潤為5.14億元、25.15億元,同比增長729.44%、458.60%。
數據顯示,前三個季度,公司的凈利潤、扣非凈利潤環比亦均為倍增,這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加速釋放。
針對三季度經營狀況,比亞迪解釋稱,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疫情散發、極端高溫天氣及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等多重不利因素,給公司的經營形成嚴峻挑戰。重大利好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繼續加速上行,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強勁增長,持續創下歷史新高,市場占有率遙遙領先并持續強化,有效緩解了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盈利壓力。此外,近年來,新能源車兩次提價,成本傳導順暢。
10月9日晚間,比亞迪披露的產銷快報顯示,前9個月,公司新能源車銷量約118萬輛,同比增長249.56%,其中,9月單月銷量為20.13萬輛。前三季度及9月單月均創了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前九個月,特斯拉的新能源車銷量為90.86萬輛。以此來看,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已經碾壓特斯拉,較其多銷近28萬輛。
自主研發實現多領域協同
比亞迪的崛起及業績大爆發,既有偶然,更有必然。
目前,比亞迪主要經營包括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汽車業務、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業務,并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拓展城市軌道交通及其他業務。目前,汽車及電池業務為核心業務。
2003年,比亞迪進軍汽車業務,有別于國內主要汽車生產企業普遍采用合資、技術引進、品牌引入等經營模式,公司主要采用自主研發設計、整車及核心零部件一體化生產,并以自主品牌進行銷售的經營模式。公司橫跨汽車、電池、IT、半導體等多個領域,逐漸形成了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技術研發優勢。
目前,比亞迪是國內領先的車規級半導體IDM企業之一,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等制造及服務,覆蓋了對光、電、磁等信號的感應、處理及控制,產品廣泛應用于汽車、能源等領域。公司全球智能產品開發及生產和組裝的領先廠商,可提供垂直整合的一站式服務,產品覆蓋消費電子、汽車智能系統等領域。
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部件。在動力電池領域,比亞迪開發了磷酸鐵鋰電池和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電池,應用于電動乘用車和電動商用車領域,解決了電動汽車電池在安全性、循環壽命和續航里程等方面的全球性難題。通過持續迭代創新,公司還推出了刀片電池和CTB(CelltoBody)技術。比亞迪稱,其正通過動力電池產能的快速擴張建立起領先的規模優勢。
比亞迪布局研發多品類半導體產品,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將逐步搭載SiC電控。
橫跨汽車、IT、新能源三大領域,比亞迪憑借各自領域的技術積累和各領域間的綜合協同形成綜合優勢。公司稱,未來,將繼續推進傳統汽車轉向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變革,將新能源汽車的應用范圍從私家車、公交車、出租車延伸到環衛車、城市商品物流、道路客運和城市建筑物流等常規領域及倉儲、礦山、港口和機場等四大特殊領域,實現新能源汽車對道路交通運輸的全覆蓋。
為了研發創新,比亞迪投入不菲。2008年,上市之前,公司研發投入為11.43億元。2011年,上市當年,研發投入為27.70億元。2018年開始,每年投入超80億元研發,2021年增長至106.27億元,今年上半年為64.70億元,同比增加逾20億元。
今年以來,比亞迪“出海”一帆風順,并加速“出海”。日前,德國汽車租賃公司SIXT與比亞迪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SIXT將在未來6年內向比亞迪采購至少10萬輛新能源車。
SIXT是歐洲規模最大的汽車租賃公司之一,在全球100余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支機構,擁有超2100處營業網點。
今年9月,比亞迪海外銷售新能源乘用車合計7736輛,新增向日本、德國、瑞典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汽車出口。
比亞迪在今年半年報中稱,在商用車市場,公司推出的純電動大巴和純電動出租車已在全球6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00個城市成功運營。(記者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