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作為國家高效特色農業示范縣,近年來,開魯縣堅持以玉米、紅干椒、林果等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組建“農技專家服務團”下沉一線,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智。
“現在是玉米灌漿期,增密以后,密度普遍到了6000多株,要做好防倒伏……”在開魯縣開魯鎮小城子村玉米密植高產高效全程機械化綠色生產示范基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少昆邊查看玉米長勢,邊向開魯縣農技人員講解當前玉米田間管理技術要領。
“開魯縣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簽署了科技包縣協議。實施兩年來,密植玉米的種植面積從去年的十幾萬畝到今年達到了五六十萬畝。”李少昆說。
開魯縣推深做實“科研院所+專家人才+產業項目”的“科技包縣”合作項目,引進中國農科院錢前院士團隊、湖南省農科院鄒學校院士團隊等,建立5家專家工作站,柔性引進高端農業科技人才20余名。通過“國家隊”的引入深挖增產增值潛力,開魯縣全面加強科技創新、技術推廣試驗示范,在全縣建設玉米密植高產核心示范基地40個、總面積達40萬畝以上,紅干椒示范基地15個、總面積7000畝以上。“這些基地遍布全縣12個鎮場,通過標準化種植、良種引進、農藝農機結合,示范引領農業增產增效。”開魯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左明湖介紹,依托各示范基地,縣級農技人員把從“國家隊”取到的“真經”再傳授給基層鄉土人才,形成了“1名上級專家帶10名鄉土人才、1名鄉土人才帶10名實用人才”的“農技專家服務團”人才倍增培養模式,重點培養致富能手、種養大戶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等成為鄉土人才,讓“田秀才”“土專家”在各自的領域施展拳腳,賦能鄉村振興。
走進機械林場果農邢朝陽的果園,陣陣果香撲面而來,雞心果、K9掛滿枝頭,豐收在望。2018年,邢朝陽與果樹結緣,如今90余畝“搖錢樹”結出了“致富果”,周邊的果農慕名前來“取經”。
“邢朝陽是我們當地的鄉土專家,他的果園管理得挺不錯,我們有啥疑難問題都向他請教,有鄉土專家在身邊,我們在家門口就能學到技術。”機械林場果農李秀艷高興地說。
開魯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志博介紹,“農技專家服務團”以“供需對接、項目帶動”為原則,在“耕、種、防、收”等環節提供全方位技術跟蹤服務,層層傳遞種植技術,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為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截至目前,“農技專家服務團”已輻射帶動培育鄉土人才6800余人、農村實用人才7.2萬余人,形成“專家團隊+縣鎮村三級隊伍+示范基地+農戶”的“六級聯創”縣域科技推廣服務體系。
特約通訊員 張美娜 胡建華 胡立忠 通訊員 張瑩 譚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