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談判不能只盯著“P藥”
“靈魂砍價”失敗,醫保談判出局,輝瑞新冠口服藥Paxlovid在熱搜上一掛就是兩天。
1月8日,2022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落幕,在備受期待的新冠治療藥物方面,阿茲夫定片、清肺排毒顆粒談判成功,輝瑞的奈瑪特韋片/利托那韋片組合包裝則因報價高未能成功。
【資料圖】
市場供不應求,疊加重癥救治高壓,Paxlovid成為關注焦點,被寄予大幅降價的厚望,并不稀奇。
但醫保談判不是道德綁架,更不是情緒上的劫富濟貧。“靈魂砍價”背后仍是一場以量換價的商業博弈,最終能否成功還要取決于醫保和企業雙方底線是否存在交集。
因為圍觀醫保談判,不是各自對立,盲目帶節奏,跟立場。“P藥”能夠雙贏固然可喜,若是談判失敗也不必過度解讀導致輿論失焦。畢竟對于醫保談判而言,Paxlovid只是一個插曲,而不是常態。
延續此前的思路,抗癌藥、罕見病藥等仍是今年談判重點,制度設計層面,“簡易續約”“非獨家藥品競價”兩大新規也迎來了首次實施。
時至今日,人們仍舊能夠回憶起無數靈魂砍價名場面,有“代表國家談判,降零點幾算降幅嗎”的霸氣,還有120萬元一針“天價”抗癌藥亮相時的緊張、70萬元一針的諾西那聲鈉注射液八輪談判后降至3.3萬元的興奮,“每一個小群體都不該被放棄”的感動。
醫保談判不能只盯著Paxlovid看。四年來,國家醫保局已累計將250種藥品新增進目錄,價格平均降幅超過50%。2021年協議期內221種談判藥報銷1.4億人次,通過談判減價和醫保報銷,年內累計為患者減負1494.9億元。
談判桌上的毫厘之變,疊加龐大的患者基數,都會被放大成巨大的利益調整,其難度可想而知。而醫保談判也不是一味地“圖便宜”,藥品成本效果、預算影響、醫保基金負擔等不同角度的綜合測算缺一不可。
藥品背后藏著大民生。為民砍價,讓利于民的醫保談判,其正面意義本不該被一種藥品的失敗談判所掩蓋,更何況在疫情之下的保用藥問題上,目前政策仍舊留有余地和活口,包括Paxlovid在內的多種新冠治療藥物,醫保仍將臨時性支付到今年3月31日。
而在市場層面,君實生物的VV116、先聲藥業的SIM0417等國產新冠口服藥也已經摩拳擦掌,未來供給仍存諸多變數,醫保談判不是“一次定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