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月18日電 國家發展改革委18日召開1月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賢東表示,從國家層面,春節前后將集中下達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新型基礎設施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特別是將顯著加大對中西部偏遠地區信息網絡建設投入,著力補齊短板弱項。
(資料圖)
有媒體提問:“經過這幾年布局建設,我國新基建發展情況如何?下一步建設重點是什么?如何更好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推動新基建不斷邁上新臺階?”
金賢東表示,從2022年情況看,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綜合運用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設備更新改造貼息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手段,持續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信息基礎網絡加速完善。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啟動實施,批復支持11個重點項目,涉及百余個中小城市網絡升級和云計算設施建設。截至2022年底,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230萬個,占全球比重超過60%。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加速升級。一批5G融合應用項目陸續建成投入使用,智慧交通、智慧醫院、智慧園區、智慧礦山等新的基礎設施形態加速涌現,既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也方便群眾生活、惠及民生改善。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前瞻布局。批復立項先進光源等6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吸氣式發動機關鍵部件熱物理試驗裝置已開工建設,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等一批設施完成驗收并投入使用。
同時,在北京、上海、大灣區、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部署建設一批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基礎設施,加快打造引領區域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
金賢東還表示,202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方面,進一步加力支持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引導支持社會資本加大相關領域投入。
從國家層面,春節前后將集中下達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新型基礎設施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特別是將顯著加大對中西部偏遠地區信息網絡建設投入,著力補齊短板弱項。
從地方層面,將支持各地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建設債券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拓寬支持領域和適用范圍,支持地方在公共技術服務、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搭建平臺,為經濟轉型和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條件。
從企業層面,將綜合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等措施,引導支持社會資本加大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針對融合基礎設施中的新興投資領域,探索通過發布投資指引等方式,強化政策解讀,引導產融對接,提高投資效益。(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