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福能代表:我從基層來
中新網2月25日電 “好建議要從一線來。要常常進大山、走鄉下、聽老百姓的真實聲音,才能知道路子走得對不對,建議提得好不好。”涼山是耿福能的家鄉,也是他一直以來的惦念。當選人大代表以來,耿福能每年兩會前夕都要前往大涼山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
耿福能(左三)了解中藥材種植情況
(相關資料圖)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已經進行了三次調研和視察:2月14日,耿福能參加了涼山州三級代表調研德昌特色產業、鄉村振興和農文旅產業;2月16日,耿福能參加四川省人大組織的代表會前集中視察,為提出高質量的議案、建議做好充分準備;2月19日,耿福能又帶著職責和感情,奔赴涼山州布拖縣的工廠、農村和中藥材種植基地考察調研,與當地干部群眾廣泛接觸,互動交流,指導特色產業發展,力推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
好醫生集團充分認識“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強國”的深刻含義,一如既往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擺在突出位置,采取更加精準有力的措施,通過發展中醫藥全產業鏈,幫助涼山已脫貧農民種植附子、木香、大黃、赤芍、川續斷、金銀花、板藍根、一枝黃花等中藥材3萬多畝,帶動1.5萬戶7萬多農民增收致富,脫貧不返貧,邁步奔小康。同時,轉變思路,創新幫扶模式,重點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強化農業機械化耕作、著力提升科技興農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效。這次新春“走基層”活動,耿福能要聽聽來自基層的聲音。
中醫藥全產業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在布拖縣則洛工業園區,好醫生集團投資1.1億元修建了現代化中藥材加工工廠,每年可加工以附子為主的中藥材7000多噸和以苦蕎為主的大健康產品1000多噸,帶動當地農民增產增收。耿福能非常關心工廠的生產加工情況,考察調研的第一站就進入廠區,對各車間的自動化流水生產線進行詳細了解、檢查指導,通過觀看、詢問和示范操作,提出專業的改進完善意見。耿福能表示:“這個車間規模占地幾十畝,它承載了全縣幾千畝幾萬畝的(中藥材),種植出來以后要把它加工掉,每年都能夠保底收購,所以一定是要全產業鏈才能夠穩健地發展,產業鏈穩固了以后,脫貧攻堅的成果就能鞏固,鄉村振興我認為就有希望。”
耿福能(右二)查看精深加工中藥材品質
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好醫生集團踐行初心使命,緊跟中央戰略部署的重點工作。最近兩年,好醫生集團已創建4個特色中藥材現代產業園區,其中布拖縣就有2個:樂安鎮千畝附子產業園區和特木里鎮500畝赤芍產業園區。19日,耿福能深入這兩個園區參觀考察,與園區工作人員和務工農民交心談心,了解園區建設和打工人員的收入情況,宣傳講解建立現代產業園區的重大意義及黨和政府重農興農,支持集中連片規模經營的方針政策。同時對園區發展提出4個明確要求:一是要把中藥材現代化產業園區建設為規范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重要基地,引導農民精耕細作,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二是加大園區農業機械耕作力度,多用機械少用人,減輕勞動負擔,降低成本費用,提高經濟效益;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強化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產學研融合發展合作,在良種培育、耕作制度改革、除草施肥、優化采收方式等方面賦予更多的科技含量,實現向科技要產量要效益,依靠科學技術強力支撐特色產業發展的目標;四是積極安置扶貧移民搬遷農民進園區打工掙錢,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增加收入,讓失地農民有活干,有收入來源,阻止返貧現象發生。
而為了讓彝族群眾“脫貧不返貧、全力奔小康”,好醫生集團又與四川農業大學等聯合進行了附子新品種選育工作,目前,已成功選育出抗病性更好、產量更高的附子新品種“涼附1號”。
火燈村是好醫生集團精準扶貧“萬企幫萬村”對口幫扶重點村。經過8年時間的真情幫扶,該村建立了發展附子增收的穩定產業,如期脫貧摘帽。該村170多戶農民每年種植附子150畝以上,戶均增收7000元以上。進入鄉村振興新階段,好醫生集團積極響應全國工商聯“萬企興萬村”行動號召,繼續把火燈村作為鄉村振興對口幫扶的樣板村打造,支持他們早日建成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耿福能把這次新春“走基層”的重點放在火燈村,帶著深厚感情走進該村慰問看望、關心關愛幫扶多年的彝族同胞。
當日的考察調研相繼開展了四大活動:向該村捐贈200袋肥料,支持村民發展附子生產,這是連續第8年向火燈村捐贈生產生活物資了,受到村民的熱烈歡迎。耿福能表示:“每年為什么要捐贈肥料呢?是讓大家通過辛勤地勞動日子過得越來越幸福,越來越火紅……”在火燈村,耿福能欣喜發現,以前村里的拖運附子的馬車不見了,現在全部換成了電動三輪車和摩托車。
耿福能(右二)與火燈村村民交流
火燈村黨支部書記馬查阿俄說:“以前大家也試過種附子,但質量產量都不穩定,沒人收購就賺不到錢,大家覺得種糧食起碼還能自己吃,所以一直不太愿意種藥材。但是現在,有了好醫生企業,大家都愿意種附子。”馬查阿俄是去年種植附子的收入冠軍,種植的附子收入超過4萬元。作為村里培養出第一個大學生的馬查阿俄,他的孩子今年也即將畢業,為投身鄉村振興注入力量。
在現場,好醫生集團還和火燈村簽訂保底價附子收購協議,承諾將村民種植的附子全部由企業按協議收購,解除藥農市場銷售的后顧之憂。隨后,耿福能在火燈村附子種植專業合作社參加座談交流會,了解大家的生產生活現狀、今后發展的思路以及對農業政策、鄉村振興的意見和建議,掌握最基層的呼聲。
調研期間,耿福能還走進田間地頭查看附子生長情況,手把手傳授培訓附子種植技術。他希望種植附子的村民,每一戶都能培養出一個實用技術人才,為促進附子產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年年高產豐收,長期穩定致富。
“今天大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我要帶到北京去。好醫生集團也將繼續把火燈村作為手牽手,心連心,榮辱與共的幫扶村,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技術,支持大家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艱苦努力獲得更多的收入,更大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早日過上紅紅火火、快樂美好的生活。” 耿福能代表結束調研時如是說。
鄉村振興是篇大文章,來自大涼山的耿福能代表繼續奔走在履職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