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經緯8月21日電 題:全球大米飆漲,對我國影響多大?
作者 李春頂 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
自去年初以來,全球大米價格持續上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近日公布數據顯示,7月份全球大米價格指數環比上漲2.8%,至129.7點,為近12年來最高水平。大米價格也成為近期糧食領域的熱門話題。
此次全球大米價格上漲,首要推動因素是一些突發的天氣原因,包括印度等國家出現干旱,以及近期我國東北地區地區遭遇強降雨,這都對全球糧食供給預期帶來一定影響,導致東南亞部分國家,尤其是印度,對糧食出口采取一定限制措施。同時,由于印度等國家出臺限制措施,導致在大宗商品中,大米價格過度上漲。
然而,從全球供應角度看,大米實際上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尤其是對于國內而言,整體上大米產量高于實際需求,我們引進大米更多是出于調劑余缺的目的,包括一些高品質大米或者作為飼料需求。此外,在全球范圍內,大米的需求只集中在部分國家,尤其是東南亞以及少數非洲國家,它并不是全球主要需求的糧食產品。所以,供需不會有太大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國際市場的影響,國內大米價格也會出現一定程度上漲,但對我國糧食安全的影響較小。此次大米價格大幅度上漲,也主要是集中在部分國家,對于這些國家而言確實可能會帶來糧食安全問題。(中新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內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董湘依 余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