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以來,房企年報陸續發布。即便從房企的整體年報來看,整體的銷售額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從企業的發展戰略上看,行業的變化在倒逼著企業的發展。
事實上,近兩年,房地產行業的變化眾多。政策不斷調整,金融形勢土地的稀缺性使得行業發展空間變小,開發商大魚吃小魚,兩極分化嚴重,但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是,房地產行業的巨頭企業們雖然叫苦不迭,但是仍是賺得盆滿缽滿。
從企業的戰略上看,行業的變化已經倒逼著企業的戰略調整。變化來自于兩大方面,一是房地產行業已經從本質上進入另一階段,這一階段,企業需要最大程度做大規模,收并購已是大勢所趨。這一方面也直接反應在企業年報上。二是世界經濟形勢的改變。對國內最大的影響是金融監管的趨緊,對于房企,這涉及到資金,而這也是企業發展的根本條件之一,目前,房企大都是舉債前行,資金和融資成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房地產行業的未來發展也至關重要。
前所未有的5000億和未來保障
從2017年的年報來看,碧桂園、恒大、萬科史無前例地沖破5000億人民幣(下同),萬科實現5298.8億元銷售額,同比增45%。碧桂園實現合同銷售金額人民幣5508億,同比增長78%,恒大銷售額達到5009.60億元,同比增長34%,
不可否認,2017年的銷售額近代表了企業前兩年的發展情況,但是,從年報中看,與開發商的“叫苦”不符的是,開發商們的上升勢頭明顯,未來發展的“危機”難以尋覓。
碧桂園在其業績會上稱,報告期內,已摘牌、已簽約土地儲備2.8億平方米,另有基本鎖定但暫未簽約的潛在的土地儲備約1.4億平方米。萬科更直接,年報顯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萬科已售未結轉項目金額和面積分別為4143.2億元和2962.5萬平方米,較2016年年底分別增長48.9%和30%。
截至2017年底,恒大總土地儲備建筑面積達3.12億平方米,土地原值達5336億元,世邦魏理仕對此評估值10386億元,其龐大的土地儲備規模穩站行業首位,足夠支撐企業未來3-5年的快速發展。
銷售額良好,未來發展已有保障,巨頭們的“危機”何在?向來,規模和利潤難兩全,但是,從年報中看,這也并非三大巨頭的憂慮所在。
年報顯示,碧桂園、萬科、恒大三大巨頭的凈利潤均處于較高水平,報告期內,萬科的凈利潤為280億,增速33%,碧桂園為260億,恒大為244億元,同比增暴增379%。
封王者的無限憂慮
此外,恒大2017年毛利潤1122.6億元,同比大幅上漲88.9%,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42%。碧桂園實現營業收入2269億元,毛利587.9億元,同比增長分別達48.2%,82.4%,毛利率企穩回升,增長4.8個百分點至25.9%,股東應占利潤達到260.6億元,大幅增長126.3%。2017年萬科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80.5億元,同比增長33.4%,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率為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