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俠”馬斯克創立的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最近麻煩不斷。如他本人所說,Model 3 正遭遇“量產地獄”;特斯拉的生產車間又被指控是“種族主義的溫床”。
盡管各種問題纏身,它無疑是最值得關注的創新科技公司之一,具有極大的顛覆力。
特斯拉股價在美國時間 11 月 14 日報收 308.70 美元,市值約為 519 億美元 。這個數字低于通用汽車的 611 億美元 ,但是考慮到特斯拉股價自從 10 月以來,持續下跌,因此兩者的差距并不大。事實上,有時候特斯拉的市值更高。
還有一組對比數據。成立于 2003 年的特斯拉在去年賣出了約7.6 萬臺新車;而老牌汽車廠商通用去年一年的銷量高達 1000 萬輛,其成立時間更是可以追溯到 1908 年。
盡管如此,和大部分明星初創公司一樣,特斯拉也會遭遇了它的挫折。
Model 3 產能不足,股價下跌
前面提到特斯拉股價下跌,是因為這家公司在 10 月發布的 Q3 財報 顯示 Model 3 正遭遇巨大的產能瓶頸,將每周生產 5000 輛的時間節點從原定的今年 12 月延后至 2018 年 Q1 末。
過去一個月間,特斯拉股價從 10 月 13 日收盤的 355.57 美元下跌至 308.70 美元股價,月跌幅達到 13%。
Model 3 是特斯拉旗下走平價路線的一款電動汽車,在眾多科研成果下得以降低生產成本,單次充電續航里程 215 英里,大約是 344 公里 。這款汽車的美國售價只有 US$35,000(約 22 萬元人民幣),是電動車普及的關鍵產品。
7 月底,特斯拉將第一批 30 部 Model 3交付 給美國的買家,當時這款汽車的預定數已經超過 50 萬輛。
盡管預定數量巨大,但是 Q3 財報顯示 Model 3 僅交付 220 輛,不及 8 月原定目標 1500 輛的 1/5。
對此特斯拉表示產能瓶頸主要在其超級電池工廠 Gigafactory 1。電池在這個工廠被組裝為電池模塊,然后四個模塊組合起來成為 Model 3 的電池。當前的問題在于模塊設計與自動化生產過程比較復雜,花費的時間超出預期,工程師不得不對生產線進行調整。
此外,特斯拉也解釋稱 Model 3 與 Model S 或者 Model X 不同,前者的自動化生產程度更高。而將這種級別的自動化生產線建好并保證其順利運轉,在初期會面臨很多挑戰。
除了產能,特斯拉還有更多的潛在問題。雖然其 Q3 營收達到近 30 億美元,年增長 30%,但是特斯拉表示預計將在 Q4 支出 10 億美元,再加上 Model 3 延期,因此這家公司很可能將面臨資金壓力。
面臨種族歧視指控
更糟糕的是,最近“水逆”的特斯拉還被指控其生產車間存在種族歧視問題。
根據 NBC 在 11 月 14 日的報道,特斯拉前員工 Marcus Vaugh 代表 100 多名特斯拉黑人與阿儂提起訴訟,稱這加公司位于加州的生產車間是“種族主義行為的溫床”。
Vaugh 稱他的同事和主管經常以歧視性的“n-word”(nigger)稱呼他,而 HR 部門在他投訴后不僅沒有處理,反而在 10 月以“態度不積極”為由將其解雇。
這份提交給法庭的訴訟文件稱“雖然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革命的最前沿,是一家顛覆性公司。但是,特斯拉工廠的操作標準具有歧視性,依然停留在民權運動之前的時代”。
當然,特斯拉也有高管離職。9 月 14 日,特斯拉業務開發副總裁迪亞爾穆伊德·奧康內爾(Diarmuid O‘Connell)宣布離職。他曾為擴大 Model 3 電動汽車的產量和交付量,完成了一系列的重要談判,包括購買加州工廠,以及在內華達州建設了大型 電池工廠 。
不過,電動汽車是一個流動性非常高的行業,巨大的前景和豐厚的回報不斷吸引人才加入,筆者認為此番離職屬于正常人事變動。
特斯拉尋求逆轉,馬斯克睡在工廠,并收購了生產線制造企業
馬斯克又把他的睡袋搬到了工廠。
今年 5 月,他在與投資人的電話會議中承認把睡袋搬到了加州特斯拉生產線旁邊的會議室,并表示“常常”睡在那里。
不同的是,這次是在內華達州的超級電池工廠 Gigafactory。
馬斯克在這次的財報會議上稱他和 CTO JB Straubel 基本上都睡在 Gigafactory 工廠中,為的是盡力解決生產問題。這也證明 Model 3 產能的瓶頸在電池生產環節。
10 月 26 日,馬斯克在 Instagram 發布了一張他與高管們在電池工廠屋頂的照片,以及一段在篝火邊飲酒唱歌的視頻,他看起來有長時間工作之后的不修邊幅,但是歌聲沉著輕松。
馬斯克在 Instagram 發布照片,照片上他和五位同事圍坐在電池工廠屋頂上的篝火旁。
當然,針對 Model 3 這款量產車型,特斯拉必須在自動化生產線上下功夫。
美國時間 11 月 3 日,為加快 Model 3 的量產速度,特斯拉 宣布 買下了自動化設備供應商 Perbix。
特斯拉沒有透露收購金額,但是在收購聲明中表示收購將部分以特斯拉股票的形式支付。
成立于 1976 年的 Perbix 過去三年一直與特斯拉合作,為后者在內華達州的超級電池工廠、以及加州的組裝制造工廠提供自動化生產設備。
從行業來看,特斯拉的創新能力在汽車行業處于前沿:Model S 是第一款真正驗證了用戶愿意接受電動汽車的產品;特斯拉將在北京時間本周五發布行業期待的半掛卡車 Semi,屆時動點科技也將進行報道。
創新能力當然重要,但是一家商業公司必須在創新和生產的投入中間做出平衡。在這場游戲中,如果對創新投入過多將面臨資金緊張,甚至是資金鏈鍛煉;而如果對生產投入過多將使企業喪失長期競爭力,甚至被淘汰出局。
在此前與老牌車廠以及初創公司的競爭,特斯拉存活下來并且發展得不錯,證明了它在電動汽車行業的地位。而現在特斯拉能否通過收購和持續的工作走出“量產地獄”,需要時間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