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說,大模型產業陷入了一種“平靜”。
平靜甚至是一種委婉的說法,很多人更直白的表述是大模型“熄火”了。百模大戰推出了眼花繚亂的各種大模型,摩拳擦掌的投資人和擁有頂級資源的創業者們紛紛就位,然后烈火烹油的狀態變得慢了下來,冷了下來。
這與品玩在三個月前舉辦第一場大模型產業主題論壇時的情況形成了一種有趣鮮明的對比。當時所有人摩拳擦掌,蠢蠢欲動,不少人都表達出了一種樂觀和自信。大家會認為,按照中國的速度,通用大模型出現后,應用層,產業鏈上下游都會隨之發生劇烈的變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現在三個月過去了。許多問題變得有趣起來。比如,這么多的模型,究竟有哪些可以比肩或者接近GPT4和Llama2的水平?應用層的突破進展,殺手級的應用會是什么形態,會在什么時候出現?在訓練之后,大模型大規模推理所需要的算力資源更多,我們的產業鏈做好準備了嗎?
這些問題歸結起來就是,中國的大模型產業現在到底處于什么階段,喧囂的百模大戰之后,下一步的方向又在哪里。
我們想用一場論壇回答這個問題。8 月 23 日,由品玩及旗下內容品牌未來科技力主辦的【模型思辨:大模型產業生態論壇:沸騰的資本、踏浪的 AGI】在上海舉行,我們圍繞大模型的 iPhone 時刻、垂直大模型的爆發,AIGC 產業落地應用和算力架構設計,同產業鏈上下游、學界和投資界的好朋友們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論壇上半場的主題演講,嘉賓們圍繞著一個核心問題展開,那就是如何理解大模型的革命性。
技術上的飛躍如何變為切實的落地實踐是每個有志于這場競賽的玩家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品玩創始人兼CEO駱軼航 在開場致辭《大語言模型不是一場絢爛的煙花秀》中表示,“大語言模型不應該成為一種絢麗的煙火秀,從上半年的熱到下半年的冷,應該是轉向生產,轉向落地,而不是過去一個熱鬧的東西,我同意,他們講大語言模型不應該成為一場絢麗的煙火秀,其實大語言模型不能說是絢麗的煙火秀,這個行業也在發展,我們現在經歷的這種頓挫的冷靜,是我們必須要去擁抱的。”
獵豹移動董事長兼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 以《大模型到底是不是創造了iPhone時刻》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傅盛指出,大模型帶來了一場交互革命和生產力革命,未來的生態依賴行業內的人一起努力。
針對大模型時代企業的機會,傅盛認為,“一個企業它的競爭力不在于以人力資源為核心,而是以智能資源為核心,硅谷很多創業企業以前都是在雇人,天使AB輪,到C輪,或者B輪開始買設備,現在就是三件套,大模型,數據庫等,這件事會帶來社會變革,以后在電腦面前工作越久的人工作越簡單。”
易觀智慧院院長、首席分析師李智 分享了主題演講《大模型對于產業數智化的影響分析》,高質量發展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而在今天我們要依賴于技術和數據要素實現創新的驅動。
浪潮信息 AI&HPC 應用軟件首席架構師Allen ,做了《模型時代的算力之道》的主題分享,他表示,“大模型首先是一個工程挑戰非常巨大的系統,同時一些模型能力還要源于實踐,怎么構建一個萬卡AI平臺,對于不同的廠商,或者對于不同的客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大規模的訓練同時還會有各種硬件的問題,包括在訓練過程當中,在網絡設計上等,在之前小模型的訓練過程當中不會遇到的,GPT4帶來大量的工程實驗,閉源阻礙的業界的復現。”
網易伏羲用戶畫像組技術負責人吳潤澤 則表示,大模型落地應用的高效人類對齊是一項潛力巨大的工作,同時為游戲產業帶來顛覆影響。人工智能跟游戲的交叉實踐,有望用游戲的海量數據和它的仿真環境助推人工智能的發展。
論壇的下半場,我們更加聚焦于大模型的落地應用側。如何真正訓好、用好大模型,在產業側實現完美落地閉環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IDEA研究院認知計算與自然語言研究中心講席科學家張家興 分享了“封神榜”大模型的最新研發狀態,并透露子牙模型在全能力模型的基礎上對單一能力進行了加強。他表示,“可以形成專用的模型,搭建自己不同的AI產品真正地應用好,或者在不同的場景中應用模型,這或許是我們整個大模型產業的圖像。”
竹間智能創始人兼CEO 簡仁賢 則把大模型的出現視作“個人從業30多年來最興奮的時刻”,竹間智能致力于幫助企業完成大模型落地最后一公里路:“大語言模型帶來了軟件新的范式革新,這將是未來最重要的工作。”
除了主旨演講外,針對大模型商業化的具體實踐,我們還特別設立了三個圓桌論壇,主題圍繞垂直大模型的領域應用、生成式 AI 對設計行業的顛覆以及 AIGC 領域涌現的新機遇。
垂直大模型的優勢在于定制化、深度的行業know how 背景以及相對小的算力規模。基于這些優勢,目前的垂直大模型能達到什么樣的水平?未來又會對所在的領域產生怎樣的顛覆影響?
星環科技副總裁楊一帆 表示,“我們需要提供一個從應用層面,還是底層的IT系統,都是從上至下為B端企業服務提供的能力,真正在做的事情,也是我們聯合所有的各位一起做的事情。”
達觀數據CSO首席戰略官劉江賢 認為,人工智能往前推進的話要解決三個要素,第一個要素算力,第二是算法,第三是數據。企業需要特別高質量的數據的同時還要注意別破壞模型智能的產生。
中科聞歌上海公司總經理王琛 例舉了自身企業的生動例子,“凡是國際級的賽事最后都有聞歌的影子,我們的大模型覆蓋42個語種,182個國家的信息,通過關鍵詞提取新聞亮點,大模型在新聞輿論領域可以極大提高勞動效率。”
虎博科技副總裁朱俊杰 同樣對大模型的潛力表示認可:“幾乎所有的智能化場景,比如汽車、教育領域等,跟智能化相關的重疊的能力都會被大模型顛覆,只要跟智能搭邊的領域,將來都會被大模型重構。”
生成式 AI 最先對設計視覺行業產生明顯的沖擊,大模型究竟是助力設計行業探索更廣闊的創意邊界還是將整體性顛覆現有的設計行業格局?帶著這些問題,品玩創始人兼CEO 駱軼航和靈動 AI 創始人雷海波、蘑菇街、WeShop創始人陳琪、資深 AI 從業者陳亦新展開了討論。
靈動 AI 創始人雷海波 對未來設計師的工作是否會被AI所替代進行了展望,他相信“在創造一些新的分割的時候人類智慧還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設計圈也是這么認為,大模型可以替代一些基礎工作,但是做一些技術性的分割還是需要人類,這是我們人類活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價值。”
蘑菇街、WeShop創始人 陳琪表示,未來 AI 影響下的視覺設計將會往兩個相反的方向走去,一個是“極端地跟現實世界結合”,為現實世界的各種日常功能服務;另一個極端就是在虛擬世界進行充分的延展。
資深 AI 從業者陳亦新 認為AIGC 最重大的使命就是把人們的想象世界——也就是元宇宙,用很低的成本畫出來。創建能夠讓人沉浸的視覺設計這是 AIGC 能夠解決的問題。
論壇最后的一場圓桌對話由品玩內容中心負責人王兆洋主持;線性資本副總裁白則人,元境科技創始人兼CEO,王智武;Fabarta聯合創始人兼 CPO仲光慶;造物云創始人邱懿武作為對話嘉賓,針對AIGC的創業挑戰和投資機遇展開討論。
線性資本副總裁白則人 認為,大模型垂直應用出現的過程是相對緩慢的,這意味著它不是一個“風口型”的機會,而是一個相對更長久的發展的過程。
元境科技創始人兼CEO王智武 透露了在虛擬數字人方面的進展。“我們在虛擬人數字人兩個方向的賽道上做了非常多的嘗試,打造了一些智能前臺、智能接待的概念。而虛擬人如何跟C端做結合這是我們今年下半年最重要的使命。我們希望打造有記憶、有靈魂、多情感,多感知的服務型虛擬人。”
Fabarta聯合創始人兼 CPO仲光慶 分享了大模型產業鏈基礎設施建設的進展。如何更好的把大模型、數據和業務結合起來是目前企業面對大模型時一個亟需解決的痛點問題。盡管大模型數量不少,但它的效果、落地過程中的可用性和精度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目前不管是學界還是業界都在聚焦于這個問題。
造物云創始人邱懿武 作為一個連續創業者,分享了自己對AIGC 行業出現的新機遇的看法,也就是把大模型代表的技術設計和創新能力變成一個平臺,給產業鏈中的制造型企業和品牌型企業提供產品創新的能力。AIGC 的這一輪爆發特別有利于沒有被工業化過的行業,像珠寶首飾加工等這種一貫較為依賴人工的行業反而有可能率先進入 AI 時代。
作為全球化視野的科技內容平臺和創新連接器,品玩始終密切關注中國大模型產業的發展,在這次論壇上,品玩還啟動了面向各大企業和投資機構的2023年度 AI 產業榜單評選征集活動,完整榜單將在2023年11月的品玩科技創新者大會上正式發布。
任何對大模型“降溫”的論調,在這場論壇之后都可以終結了。實際上我們更愿意把眼下中國大模型發展的“靜默”當做它正向著縱深領域發展的標志。無論是算力的構建還是面向垂直行業的深耕,這同訓練一個超越 GPT 的大模型一樣,注定不是朝夕之功,但品玩懷著無比樂觀的心情看待中國大模型的發展,我們深信,中國的人工智能行業最終將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創新與突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