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經濟發展迎來“黃金期”。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年要以更加有效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而綠色發展離不開綠色金融的支持,可以說,發展綠色金融與構建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壯大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緊密相連。 日前,由國際綠色經濟協會主辦的,以“落地綠色金融體系,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為主題的2018(第二屆)中國綠道·綠色金融峰會在北京召開。本次峰會聚焦引領綠色發展的重點綠色產業,共議綠色金融服務創新與綠色市場投資,促進支撐綠色金融政策落地、助推搭建綠色產業融資的綠色經濟產融合作平臺。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綠色金融服務創新與綠色市場投資”專題峰會上,發言者就加快構建綠色服務體系、中小型企業如何實現綠色融資等話題分享觀點。
西部證券(002673,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姜明磊表示,綠色金融是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度利用的經濟活動,主要為綠色概念的實體提供金融服務。在綠色金融體系方面,目前國內做得比較好的是綠色信貸和綠色債券。
“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主要是動員和激勵社會資本投入到綠色產業,加強我國經濟的轉型,支持經濟向綠色行業的發展。”姜明磊表示,建立健全綠色金融體系需要金融、財政、環保等各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同時也需要金融機構和市場大力創新。通過發展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務手段,解決綠色金融所面臨的期限錯配、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姜明磊介紹,現有的綠色金融工具,一是海外的綠色金融工具,主要分為綠色信貸、債券、綠色保險和綠色資管。二是國內的綠色金融工具,如綠色信貸、綠色保險、IPO、綠色債券、綠色交易市場、綠色基金等。談及接下來的發展,姜明磊認為,當前,我國大力度支持綠色產業發展,綠色金融、綠色債券發展方興未艾。
大型企業綠色融資渠道比較豐富,中小型企業如何實現綠色融資?東方金誠評級副總監俞春江認為,首先,在融資訴求方面,要達到融資門檻的要求,實現融資期限匹配,盡可能選擇相對較低的融資成本,明晰融資邊界。在尋找投資者方面,一般投資者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找到有情懷的投資者,為了情懷讓出一部分收益。這就需要企業凸顯綠色屬性,創造融資渠道,維護好企業環境領域信用,做好企業的日常環境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二是通過發行綠色債券融資。在此方面,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碳交易市場的工具來盤活綠色資產。另一方面,要積極尋求外部征信,靈活選擇融資方式。
俞春江說,實現綠色融資,實際上就是一個綠色信用積累的過程,具體來說,在發行前應有綠色項目儲備;發行中要積極發布外部征信的措施,來吸引責任投資者和財務投資者;發行后要做好信息披露,規范資金使用,確保資金真正投入到綠色項目上。
談及綠色產業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與政策支持,中創信保股權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宏振表示,我國的綠色產業中小企業呈多而散的特點。但是,經過產業資本的整合,部分中小企業逐漸發展為大企業。從當前政策來看,有財政、稅收、融資等相關支持的政策,我國的綠色產業企業發展迎來“黃金期”。
針對掌握高新技術的中小企業,肖宏振表示,其在融資時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要對所在企業的行業技術進行競爭力分析,包括行業排名的趨勢和走向。二是“抓人才”。組建核心團隊幫助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三是做好戰略規劃,關注企業增長率的走向和趨勢。四是考慮上下游企業的供需關系。
鑒于中小企業融資時受準入門檻的限制,肖宏振建議成立產業母基金,對屬于高新技術產業的企業進行扶持。另外,企業之間可以進行聯合,成立信用共同體,例如,每家企業交付一定的保證金,放在整個“籃子”里,在體系內進行融資,解決融資問題,對資金統一進行監管、運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