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確立“大數據+小窗口”的分析思路
防范財政運行風險是專員辦就地履行財政預算監管職責的一項重要內容,浙江專員辦以季度財政經濟情況分析為抓手,實現了防范財政運行風險的常態化監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財政經濟運行分析模式,有效地實現了事前、事中的過程管理,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牢牢抓住預算這個核心,將“中央預算收入執行和國庫業務”工作與財政運行風險監管相結合,研發上線的浙江省國庫收入監管平臺,成為分析強監管的“利器”。采取“大數據”思維嵌入預算管理,平臺橫向實現稅務、海關、財政多部門的全覆蓋,縱向實現省、市、縣三級的全覆蓋,將浙江省各個地區收入數據全部作為分析對象。采取“小窗口”思維聚焦財政收入,實現對財政熱點和地區發展特色的“兩個拓展”,采用縱橫結合的方法,分析、監控財政經濟總體趨勢、結構特點、存在風險等內容,以財政收入“小窗口”反映駐在地財政經濟運行的“大情況”,為全國財稅改革和經濟走勢分析提供浙江樣本,為日常監管提供精準的方向。
二、構建豐富穩定的數據渠道
獲取有效、豐富的基礎數據是分析的關鍵和基礎,專員辦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如何獲取穩定、動態、準確的基礎數據。浙江專員辦依托浙江省政務信息改革的東風,積極推動信息聯網,在數據渠道上下功夫,充分運用浙江統計局網站資源獲取地方經濟運行數據。積極拓展與相關部門的數據互聯互通,充分發揮與浙江省財政廳建立的聯動機制作用,獲取地方財政收入等財政運行相關數據,與人民銀行建立電子傳輸渠道獲取國庫每日入庫收入數據,與國稅、地稅、海關部門建立數據傳遞機制獲取分稅種、分行業稅收數據,為財經形勢分析提供可靠的數據基礎。同時,注重了解負責具體工作的部門關于數據產生場景、具體口徑等情況,確保收集的數據精準有效。
三、發揮專員辦預算監管的獨特優勢
強化數據分析的獨特性、獨立性。專員辦的分析優勢主要體現在從財政視角,獨立客觀地分析問題,既發揮財政的優勢,又強化與業務的有機充分結合,做到分析專業客觀全面。一是建立統一的分析框架,包含經濟運行情況、財政收入情況、財政收入特點(分行業、稅種特點、區域)、重點問題分析等內容,形成穩定、高效的分析模板,實現分析工作的程序化、規范化。二是堅持獨立分析原則,對日常收集到的信息和問題必須使用地方財政經濟數據驗證,保證觀點得到數據支撐,提升分析科學性。三是堅持部門間的互動,分析過程中注重與相關部門溝通,對發現的現象和問題及時了解實際情況、聽取專業意見、夯實分析結論,使分析結論更加地客觀有力。
四、工作成效初顯
轉型以來,浙江專員辦堅持以財政經濟運行分析為抓手,有力地提升了監管工作的精準度,為宏觀財政決策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有效地發揮了派駐的優勢。一是有效服務重大財稅改革。如,在對2017年度財政經濟形勢的分析中,發現浙江地區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稅收收入增幅明顯,結合統計局相關分析報告發現了浙江地區信息產業蓬勃發展,契合浙江在“一帶一路”戰略三項定位中“網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定位,有力地印證了政策的實施效果。依托收集到的數據開展調研,形成上報的調研報告《從嘉興財政運行看浙江經濟發展》,在財政部“三優”評選中獲一等獎。二是有力提升監管工作的精準性。開發的可自動生成疑點的分析工具,為發現和篩查風險點、提升地方財政收入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在限售股個人所得稅執行情況核查中,通過對數據的分析驗證,結合稅收規模和結構分析,鎖定了個人所得稅收入異常高的地區,進行倒查核實,發現了問題,并要求整改規范,有力地維護了公平、公正的稅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