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睡了相當一段時間之后,外匯市場開始熱鬧起來了。
外匯市場在去年大部分時間里都處于“休眠”狀態,但今年一季度銀行間外匯交易量終于出現反彈,“沉睡的巨人終于蘇醒了。”
美銀美林外匯策略師Vadim Iaralov在近期報告中稱,
下載APP 閱讀本文更深度報道
據美銀美林統計,交易量出現顯著增長的主要貨幣包括
離岸人民幣、盧布以及歐元,今年一季度它們交易量的同比漲幅分別達到54%、20%和17%。
從匯率的變化來看,報告顯示,新興市場中同比漲幅居前的貨幣包括泰銖、離岸人民幣和盧比,在G10國家貨幣中歐元、新西蘭元和澳元走勢較強。
經營著全球最大外匯交易結算系統的CLS集團的數據,也印證了美銀美林的統計。CLS數據顯示,今年1-3月經其結算的日均外匯交易量達到1.87萬億美元,超過2013年一季度的日均1.67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CLS認為,外匯交易量攀升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市場波動性加大,同時也受到使用其服務的資管機構等買方公司更多參與的影響。
過去的寬松政策相當于人為的創造出金融市場的平靜,如今隨著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開啟,匯市交易量所面臨的壓制力量逐漸減輕。德國商業銀行外匯分析師Thu Lan提到:
除此之外,也有分析師提到,匯市開始蘇醒主要還是因為央行政策,
匯市一直處于觀望狀態。
所有人都等著看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舉措的第一步。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交易量開始回升,投資者要想獲利也并不比以前容易,同時市場的走勢也沒有呈現出更加明顯的趨勢。
對于趨勢交易者來說,目前的情況就極具挑戰性。報告以歐元為例寫到:
美銀美林報告稱,在目前匯市缺乏明確的基本面主題的情況下,資金流動這個因素就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重要,而
歐元交易對處于區間波動狀態,但有序的資金流動每隔幾天就會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