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圖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況》發布,值得關注的是,我國超大城市已經變為七個,其中成都首次入圍超大城市。
成都首次晉級超大城市
日前,《求是》雜志上公布了由國家統計局提供的《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圖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況》,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共有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共21個,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天津七個超大城市和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14個特大城市。其中,成都首次入圍超大城市。
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標準是什么?按照2014年11月國務院印發的《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以城區常住人口為統計口徑,城區常住人口在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城區是指在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不包括鎮區和鄉村,城區人口指城區常住人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住建部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數據中,符合超大城市標準的還只有上海、北京、重慶、廣州、深圳、天津六個城市,成都并未入列。而在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中,成都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數已經超過1000萬人,成為超大城市。
記者梳理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現,除了中心城區常住人口外,成都市常住人口總量呈持續上升的態勢,過去十年的年均增速更是居歷次普查之首。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成都全市常住人口為20937757人,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5818917人,人口增長約38%。
釋放經濟活力吸引人才
除了城區常住人口超過千萬人外,成都總人口數也增長迅速,達到2094萬,是我國繼重慶、上海、北京之后的第四個人口超過2000萬的大城市。
為何成都能夠成為超大城市?這與成都常住人口在中心城區集聚的特點或許相關。記者了解到,城市規模劃分是以城區常住人口為標準,而近年來成都的人口呈現出向中心城區聚集的趨勢。根據2020年成都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成都中心城區常住人口達到1541.94萬人,比2010年的989.39萬人增加了552.55萬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高達73.64%。
盡管是以城區常住人口為標準,但入圍超大城市也反映出成都近年的經濟發展與人才吸引情況。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西南財經大學社會發展研究院教授委員會主席楊成鋼表示,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長,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經濟水平、發展潛力和城市吸引力。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
城市的發展吸引人才流入,位于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都人口質量紅利的優勢也正在逐步顯現。近年來,成都通過建設產業生態圈實現經濟動能轉換和提質增效,建設工業園區,吸引技術密集型企業落地成都,建設完善現代產業體系。2020年成都GDP占四川全省的36.5%,成都也成為了中西部和長江經濟帶新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同時,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也讓成都對人才的吸引力逐年增強。
人才政策不斷加碼
成為超大城市的成都也擁有較強的人才吸引和集聚力。近年來,全國多個城市重視人才引進,紛紛拋出橄欖枝,吸引更多科研創新人才,成都也推出人才新政,多方位多維度優化簡化落戶手續,并為人才提供相關福利和保障。
自2017年以來,成都在產業發展和人才引進方面持續發力,互聯網產業、科技企業迅速發展,友好的落戶、購房和人才引進等政策,吸引了青壯年人口持續大量流入,讓成都成為人口凈流入城市。2017年,《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發布,提出了人才綠卡、研發資金、創業扶持等12條具體措施,通過給予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扶持,提高人才住房醫療保障待遇,鼓勵人才來成都落戶。這一政策被認為是歷年來含金量最高、惠及面最廣、支持力度最大的人才政策,也由此吸引了大量中青年、高學歷人口的涌入。
2020年,《關于支持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的人才行動計劃》的發布,再次在人才引進和培育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成都市統計局的分析表示,成都人口吸引力和集聚度的不斷提升,與城市能級提升相匹配,充分彰顯了城市強大的吸引力,與近年來成都市持續推動城市功能定位、營城邏輯、治理方式全方位變革,加速優化城市空間結構,不斷改善創業就業環境,加快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