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實施全國首部個人破產法規,率先制定綠色金融綜合性法規……過去一年,深圳緊扣“雙區”建設、“雙改”示范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等重大戰略部署,用好用足經濟特區立法權,出臺了一批具有全國首創性和引領性、體現改革創新、先行示范的法規。
開展深化破產制度改革是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重要內容。去年3月1日起,我國首部個人破產地方立法——《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正式實施,被看作為極具改革意義的破冰之舉。
《深圳經濟特區個人破產條例》出臺后,個人破產重整首案、和解首案及清算首案陸續產生。
類似的首創性立法和制度設計還有不少。例如,全國首部綠色金融領域法規——《深圳經濟特區綠色金融條例》建立了綠色金融制度體系;《深圳經濟特區商事登記若干規定》創設了除名制度和依職權注銷制度,“失聯企業”和“僵尸企業”將被強制退出等。
前不久,市民小李在某平臺上點餐發現,同樣的送餐時間、送餐地點,平臺會員所需的配送費卻比非會員還要高,感覺自己被大數據“算計”了。
這樣的大數據“殺熟”現象時有發生。但如今在深圳,利用大數據“殺熟”的平臺或企業將會受到重罰。
今年1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數據條例》正式實施,是國內數據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立法。其中《條例》一大亮點是明確大數據“殺熟”最高可罰5000萬元,同時《條例》還率先提出了“數據權益”的概念,明確了處理個人數據要遵循“最小必要”等基本原則,規定“人臉識別”數據不可濫用等等,為個人信息保護“擰緊閥門”。
除了大數據,深圳還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細胞基因等多個新興領域探索立法。根據近日發布的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今年深圳將繼續審議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細胞和基因產業促進條例、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數字經濟產業促進條例等法規。這些法規已經過“二審”或者“三審”,有望在年內出臺實施。
今年,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將繼續加速高質量立法。根據2022年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市人大常委會今年將制定33部法規,數量為近年最多。重要領域和新興領域的立法仍是重點。
根據工作要點,市人大常委會將于今年制定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條例、光明科學城發展促進條例,為這兩個重大平臺改革創新提供專門立法保障。此外,還將制定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投資者保護條例,為前海的法治建設營造更優營商環境。